記得在電影上映前兩年,一起學電繪的好同學,某次聊到登山的話題時,介紹了齊柏林空拍臺灣的片段,短短幾分鐘足以讓我震驚,映入眼簾那壯麗而陌生的絕美景致,竟是自以為熟悉不過的臺灣。今日走進戲院欣賞了完整《看見臺灣》,怎能不感動?又怎能不感觸?

            「想像自己是飛鳥或是一片雲」,藉由空拍,《看見臺灣》賦予我們另一種視角鳥瞰自己的家園,青空下,悠悠翱翔,原來我們的島嶼、我們的家,是如此美麗。連綿聳翠的山,不僅有蒼林嵐岫與皚皚銀雪,也會吐者熱息白煙,也才知道水光雲影的山湖、一碧萬頃浩瀚的汪洋,會透著最純淨琉璃色澤,並非文字誇飾,反倒覺得這些自然的奇蹟遠遠超出文字符號駕馭的極限。「自然」是這樣豐美,滋養我們的身體與想像。而「我們看不見,是因為我們站得不夠高…」,我想自己似乎永遠太小看足下的島嶼。

                  從自然美景逐漸走進人的世界,隨風搖曳出沙沙聲的禾滔,讓人無法忘卻那辛勤後幸福的光景,還有每一個在這裡打拚求生的人,無論祖先來自何方,都是投注了生存繁衍的冀望,而自然如母親般安靜的餵養我們,才能創造更多鮮活的色彩。確實,自然資源使我們創造經濟奇蹟及舒適便利的生活,而無窮的慾望卻讓汲取變成剝奪,因為我們不聞不見或視而不見。

                  在資本主義昂揚的時代,我們也就任由慾望無限擴張,美味的高山菜、高山茶、檳榔、溫泉、維繫便利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水泥、支撐經濟的工業、建設開發,自然還有這樣生活方式下驚人的垃圾。地理上,臺灣可算是危機重重的地方,火山、地震、颱風…,斜峭峻嶺碰上豪雨以及人類的破壞,土石流後山景彷彿一道道怵目驚心的血痕,淤塞的泥漿彷彿化不開的膿,讓可用水一點點流失。過度抽取地下水,也讓土地逐漸淪陷,汙染的廢水滅殺了水土的生命,而我們也仍不知不覺食用著這樣環境下產出的水與糧食。或許,真該好好反省利益至上的數字,是不是真的那麼有「效率」?還是拿了自身及下一代的生命安全為代價,卻不自知呢?阿里山觀光勝地下殘破的土石流景象,讓人心驚膽顫。才醒悟為什麼 看不見臺灣的美好,因為是我們自己畫清了界線,想隔絕她哀愁的同時,也隔絕了她的美麗,不想面對,以為麻木才能繼續生存。 

                  吳念真的旁白也許不多,卻字字令人震動,想起大學修臺灣傳統與現代劇場的老師說,他的語言特別能貼近臺灣群眾且喚起感性的一面,再一次感受到所言非虛。旁白提醒我們,這並非單純「你對我錯,我錯你對的議題」,而是集體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我們對自然盲目的傷害,等到災害來臨時刻,才「怨天、怨地、怨政府,而從沒想過自己也是加害者的一份子」,讓我感同身受,這是我們的社會,只能仰賴自己守護,無論是天地還是政府,只有靠一點一滴匯聚的力量,才有難題解決的可能。因為我們都只是過客,在油綠田園一步步大大的腳丫子,象徵著我們踏在這片土地的足跡,原住民孩子清亮的歌聲迴盪玉山,或許暗示人與自然共處,也可以美的那麼純真。

 

唯有呵護這片土地,才能被她呵護」…。

 

 

 

 

來自玉山的歌聲,幕後花絮。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