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機器人議題的好奇,而選擇了這次演出。本次演出看來相當賣座,觀眾不像一般音樂會開始前安靜沉澱,莫名有種走進派對的歡騰感,開演前無尾熊小子(Kid Koala)還和觀眾一起玩了童年時代的遊戲「賓果」,中獎的幸運兒可以得到原創繪本。

其實,《機器人情歌》比較像是個簡單而純真的愛情童話,述說著一個即將報廢,被認為已經無用的機器人,愛上人類女子的故事。因為愛,它用自己笨拙的方式表達愛意,既是慢條斯理地做出飽含心意的三明治,又試著學會作曲唱歌。當兩人好不容易更接近時,主角卻發現女主角竟然是取代自己新型機器人的發明家。不過最後一番轉折,兩人終於放下心中的窒礙走在一起。

對我而言,相較於故事本身,《機器人情歌》以多媒體音樂劇場的方式呈現顯得更加有意思。根據藝術家自己的筆記所述:「小時候最開心的記憶就是全家依偎在一起,看著卓別林的電影,隨著劇情起伏歡笑。」。因此,他創作繪本時,想像成那是紙本的無聲電影。而今天的演出則是將故事以結合多媒體現場演出的形式重現於舞台。

操偶師巧妙地在20個微型場景賦予木偶生命,透過數台攝影機的拍攝下,一鏡到底推展劇情,K. K.巴瑞特的擔任影像導演,以電影打光方式拍攝並即時投影至巨型銀幕上,而無尾熊小子利用鋼琴與唱盤混音器,搭配阿菲亞拉絃樂四重奏,以優美的音樂及生動的聲音效果,創造戲劇情境。

讓我覺得特別可愛的一幕就是機器人為了追女主角而拚命鍛鍊身體,胖胖的身形略微顫抖地做起仰臥起坐,搭配著熱血音樂,一瞬間真以為機器人就這麼活生生在眼前似的,讓人忍不住微笑。

觀看這場演出最讓我感到有意思的,大概就是有種又復古又新穎的感受。我覺得自己好像穿越道從前看著黑白的畫面的無聲電影,想起了早期的台灣電影,只是今天樂師和辯士的角色都是用更豐富的音樂聲響來表現。

或許,會有人質疑這樣現場的演出和事先預錄好的影像有什麼差別呢?個人感覺現場演出的珍貴便是在於,觀眾和演出者一起參與了這個作品的進行與完成,與其一同呼吸,一同享受這個故事的誕生。這樣的演出形式也有機地融合了時事和在地的元素,像是道具使用了中文字,刻意營造了台北的街景,還出現了布袋戲偶手持著寫著「TIFA」的春聯,背景音樂還是「財神到」,慶祝台灣國際藝術節十周年,還真是十分應景。

此外,舞台上呈現的不僅是投映在銀幕上的影像,還有DJ、樂隊和操偶師穿梭忙碌的身影。看著每一個鏡頭與音樂流暢地結合在一起,心中不得不肅然起敬。也因此整齣戲最感動我的,正是謝幕的那一刻,隨著溫柔又帶著夢幻希望感覺的背景音樂,操偶師在不同場景擺上工作人員的名牌,每一幕都是那麼一氣呵成,如此傑出的團隊默契,也令人相當動容呢!

參考資料:演出節目單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