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了….,周末前夕偶然想起了這部曾經在低迷將近十年國片市場創造奇蹟的台灣電影,也在自己人生推起興許波瀾。趁興溫習了幾個片段,仍覺得很有意思。失意的人、拼裝車團隊、在不被看好下創造奇蹟,並在合作的過程中各自找到和解與歸屬。乍聽像是勵志電影常見的公式,但電影中的角色彷彿就是台灣社會組成的縮影,有原住民、客家人、河洛人,有老人、中年人、年輕人與孩子,有單親、單身,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無論是哪一種身分,在人生的軌道上不免有各種缺憾,更有對此的憤怒與壓抑,偽裝在逞強的外表下。因此,不僅是個人的和解,甚至有族群和解的意味,特別是台灣大眾厭倦族群議題作為政治操弄的題材,彷彿一股無處可抒發的悶氣在電影中找到紓解的共鳴。

 

但這次再次溫習,令我感有趣的是導演編劇為什麼要加入日本情書的線呢?其實以片名和導演的靈感來源,這才是這部電影的主線,異國師生戀情的困難、時代巨變的別離、迷途數十年的情書,跟著主角尋蹤得以物歸原主。

上一代無法圓滿的愛情,在年輕的一代實現,我想或許是女主角安排日本人的原因。加上中孝介的角色。這次也仔細讀了之前沒注意的七封情書,詞藻優美,不禁為豐沛的想像力與情感打動。

 

台日的情感在電影中特別顯眼,但更像是台灣眼中的台日情感,藉由個人生命的視角來觀看歷史,也就是說那或許是主觀的,片面的,卻也是真實存在的。小時候總是對長輩對日本的情懷感到不解,但慢慢從情感上可以體會到,那就是青春的記憶,已成為自我生命的某個部分。換言之,日本也成追尋集體記憶和自我認同的媒介之一,這點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有時候被問起為什麼自學日文?一開始的想法很單純,只是單純想更了解台灣罷了,當然也開啟了認識日本文化的旅程,途中還受到太多好心人恩惠,滿懷感激,這樣的際遇也將成為我的一部分吧。

 

電影中日籍老師寫給台籍女學生的情書,與其說是日本人寫給台灣人的情書,不如說是台灣寫給日本也是為自己而寫的情書吧!

我不清楚日本的觀眾打開這封台灣的情書會是什麼樣的反應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khKuZB7Tus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