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語言朗讀在澳門」在井井三一繪本書屋跟著大朋友小朋友一齊享受溫馨而充實的時光,今年「台灣週」第七個活動也順利結束,但「台灣週」可還沒落幕呀!還有機會參觀「來自台灣的音樂語言」唱片展,第一手的參觀心得容後再述。

 

直到此刻,才能好好回顧「台灣週」發生的一切。由衷感激所有優秀的藝術家、策展人、全體工作夥伴的熱心參與,感謝長官同仁、澳門辦事處大力應援,媒體朋友、暖男及暖女光華之友不吝伸出援手。台、澳、港誠心攜手呈現,呼應多語文化的尊重與關懷,首次嘗試建置葡文官網,感謝獲葡文媒體報導,還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澳門參與者與觀眾,更豐富了交流內涵。「台灣週」不僅期待美好的台灣文化能觸動彼此心靈,更期盼創造不同文化分享自我的契機,激盪珍貴的對話與交流。去年「台灣月」的種種不禁在腦中浮想連篇,能從參與這些過程、接近美好的人事物,宛如作夢般幸福…..。

 

「唱。遊台灣」荒山亮、羅思容、桑梅絹三位金曲歌手,帶來台語、客語、原住民族語、國語歌曲,不同的語言的獨有的文化元素加上個人的創造力,演繹出風貌各異,卻同樣打動人心的樂音。老實說,單單看彩排小小一段,都讓我感動得想掉淚,桑梅絹老師深邃的嗓音揭開序幕;羅思容老師歌聲像是女巫般,有招喚風雨的魔力;荒山亮老師感染力十足的深情音樂,讓國父紀念館外路過的群眾也駐足聆聽。

 

「我講我的歌」音樂語言文化講座挖掘三位老師背後語言音樂的故事:荒山亮老師從參與製作布袋戲的機緣說起到為諸多戲劇製作演唱的主題曲,致力拓展流行台語歌曲的新風貌。羅思容老師細膩而深刻地訴說自己成長的故事及客家的民族特性,如何從貼近生活質樸的言語,發展出獨有的山歌曲調,以及客家語溫軟的聲調也與生存環境習習相關。桑梅絹老師說從小生長在全族語環境,身為其部落古調唯一傳唱者,背負起傳承傳統的大任,提及了文化的存續,兼顧保留傳統及因應時代創新的重要性。

 

這才知道排灣族是多麼浪漫,比起直白表述,常以譬喻來側面表達情感,宛若渾然天成的詩人,如女人的表達愛的用語會是:「我不過是在群舞最不起眼的位置,你怎麼可能看上我?」,而「我多麼希望妳是任媽媽可隨意採摘回家的野菜」是男人示愛的用語。(哀傷地發現筆記本遺失在澳門,希望自己的記憶沒錯)。應觀眾要求桑老師還演示了原本只有男性可唱,歌頌戰士英勇的古調「報戰功」,渾厚的歌聲讓人肅然起敬。

 

此外,跟著老師一起學念台語順口溜、客語童謠,對什麼語言都學不好的我來說,難度不小卻覺得很有意思。更有難得機會學唱排灣族的搖籃曲,大意是強調小孩是被祖靈護佑的,母親的深情與溫柔一覽無遺。馬上回應客語搖籃曲,內容重心不在哄小孩,卻是辛勞母親的自我抒發,反應了。而大家也一起唱了「一暝大一寸」台語搖籃曲。主持人也問道日本文化的影響,對台語及原住民音樂文化影響頗深,如那卡西或流行用日本歌曲重新填詞的時代。奇妙的是客語歌曲似乎相對影響較小,保留原汁原味客家音調。原因為何?也頗值得一探究竟。

 

特別珍貴的是觀眾的回響,除了台灣觀眾念了布袋戲台語文言口白,更有澳門觀眾分享了粵語兒歌,據查歷史可追逤至唐宋年間,還有觀眾以粵語朗誦自己寫的詩歌,果然高手在民間呀!

 

 

在「來自台灣的音樂語言」唱片展中介紹了台灣多族群多語言相互輝映出豐富的音樂創作,還道出了就算是一般台灣人也不見得都知道的音樂故事,不同年代、相異的社會脈絡或是音樂家獨有的品味與關懷,每一張唱片背後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我看到了熟悉的也有不少陌生的,透過這些獨立音樂的經典作品,打開了我眼界。我一邊看展,一邊現場收聽音樂,也偷做筆記,愛聽歌單頓時充實不少,打從心底對這些才華洋溢又有個性的音樂及音樂人佩服不以。

 

「多語言朗讀在澳門」雖然只有短短兩個小時,福佬話、達悟語、加洛語、葡語、土生土語、粵語、日語、縉雲語各種聲音匯聚於此,語言的音調旋律、背後的文化歷史故事令人著迷,同是南島語系的達悟語、加洛語在字彙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朗讀《すてきなすてきな》(スズキアツコ)的故事時,還有小朋友搶走繪本的可愛插曲,故事主角跟香港的麥兜一樣可愛的小豬。別看小孩躺在地上扭動,四處暴衝,回答問題應聲得飛快,我多麼羨慕他們在能有這樣使用母語並能多語交流的成長環境,尋思著如果我小時候能如此,現在我會變得怎樣呢?

 

因為身在母語讀書會,無緣欣賞《阿嬤的夢中情人》電影放映會,但據說是笑中帶淚,穿越到台語片最紅時代,感受「台灣好萊塢」的風光。回去會默默用台灣電影工具箱來惡補。

 

對我而言,文化交流魔幻而美好的意義就在於「創造起點」,讓不同的養分進入彼此生命,或不期然便開拓出新的道路。巧合的是,今天恰巧是赴港滿一年的第一天,也像是迎向新的開始,希望自己能秉持初衷繼續努力邁進。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