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法蘭琪斯卡肖像  

列支敦士登公主瑪麗‧法蘭琪斯卡肖像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猶豫著是否要寫心得,因為標題差點要成為「通不了關心得」,我想自己算是標準不高的玩家,先不提不過度比較而盡量獨立欣賞每個作品的特質,莫名當機、卡住、龜速讀取速度、劇情動畫無法暫停跳過,以及眾多無法一一細數的花屏、字體錯誤、NPC空對話、空寶箱等擾人的毛病,只要能遊戲還能推進,便都還能閉一隻眼遊玩下去,只是到了遊戲快接近尾聲(更新1.02版)後,就在某幾處動畫一直停止運作,不得以詢問客服後,讓人自己看著辦的反應讓人哭笑不得,不但無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法,也未見任何道歉或補救的誠意,更別談官網上的公告還有將問題推卸給玩家配備的意味,猜想遊戲公司並未有系統地建立起完整解決問題和客服機制,還是依賴網友提供的方法才解決。或許,劇情美感多少有主觀喜好,但連欣賞的機會都沒有還須多談什麼呢。心裡不禁感嘆,這不是懲罰支持者嗎?原本只是想開心玩個遊戲,當下何苦花錢自找罪受的灰心感。

           被遊戲的流暢度和客服搞得心煩意亂,還是告訴自己冷靜下來,畢竟花了幾十小時,多少紀錄些感想吧!整體說來,《仙劍奇俠傳六》故事性倒還不錯,走出前代女媧、蜀山,試圖以九泉的設計開拓出更豐富的世界觀,還蠻喜歡欣賞現代人如何再詮釋遠古的創世神話及再融合奇異想像的創意。敘事的節奏拿得宜,前中期布下的懸疑緊湊,讓人想隨者故事主角繼續尋索,不少出乎意料的轉折發展,也充分感受到包含主配角色鮮明的個性和成長。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詞曲創作 Demo樣帶

  1.   決定歌的方向(如快板、風格)後邀歌,一張專輯10首歌通常會從200首歌裡選10首,從定位和歌好聽優美與否。
  2.   旋律和文字為一首歌賣座與否的關鍵。
  3.   不一定會用樂器也可用哼唱方式。

二、填詞

  1.   臺灣一般是先有曲才有詞。
  2.  填詞難度更甚於寫詞,幫歌手做定位,詞的口吻、角度和歌手特質息息相關。

三、key+練唱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觀賞當代傳奇劇場的《等待果陀》,在此之前的知識幾乎完全空白,不明所以便踏進劇場,回想起來,有點好笑感覺是否與這荒誕派經典也有莫名的默契呢? 

當代傳奇劇場將1952年的《等待果陀》重現於中國唐朝,讓西方思潮與中華文化哲思對話,這種以自己文化再詮釋、吸收與貢獻,是文化交會相融與激盪創造的珍貴歷程,也是當代傳奇劇場所擅長的。或許,佛家的「空」有相呼應之處,各角色也似乎陷入無明的迴圈,但即便是將背景放置千年前的東方文化中,本劇仍瀰漫西方虛無主義的氣息,將人從終極的意義解放,重新觀看人存在的樣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著熱騰騰軒轅劍六外傳:穹之扉》,原本想說最近比較忙碌,只要拆封淺嚐滿足好奇心,等空閒時再來好好遊玩,沒想到就這樣一路闖到結局。軒轅劍演繹漢族創世神話與組合各類歷史文明所創造想像力豐富的神祕世界,就算是以異文化為背景,也能創造獨特迷人的詮釋視角(世界觀),可說是國產單機遊戲無可取代的魅力。這也是讓許多老玩家戀戀不忘所在吧!想到前陣子恰巧在歷史教科書上看到記上《軒轅劍系列》一筆,心中有種奇妙的感觸。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臺灣國際藝術節(TIFA)音樂節目都蘭X 沖繩《海島風光》大約是延伸自「2014 海邊的孩子演唱會」及「2014阿米斯之夜」,以古巴騷莎新編沖繩民謠的樂團Kachinba 4與對阿美族傳統滿懷情意與創意的都蘭青年Suming,不同族群文化的相遇激盪,這場音樂會充滿濃濃的海洋風情,不僅僅只是歡快的拉丁節奏,讓觀眾彷彿甩開塵囂,在晴空下腳踩細軟白沙,悠閒地啜飲色彩艷麗的新鮮果汁,更展現海洋包容流動的特質,無論是太平洋或加勒比海,都不禁為海洋文化「遷移-生根-開散」那不斷融會萌發的生命力讚嘆。今天,拉丁、阿美族、沖繩再以音樂唱和出朝氣勃勃海島風光。

《海島風光》以阿美族原住民音樂為軸,貫穿三種不同脈絡的音樂文化,令人感到驚奇又驚喜。母語創新歌曲佔了大多數如<Johnsuming(約翰淑敏)>、<kayoing(美少女)>、<Tangfur(鈴鐺)>、<我愛你>、<shingo>、<我們的約定>、<風>,Kachinba改編沖繩民謠的歌曲有<安里屋ユンタ>[1]、<赤田首里殿內>[2]、<月の光>、<花ぬ風車>。阿美族傳統歌謠的部分有祈雨祭、祭祖儀式、老人進殿曲、青蛙合唱、作客。改編傳統阿美族歌謠的有<歡樂飲酒歌>、<娜魯灣>。唯一的一首中文歌是<拉千禧>。很喜歡開場<約翰淑敏>及<美少女>,原住民風的拉丁熱力,充滿歡樂的感染力;拉丁版的歡樂飲酒歌唱出不同郭英男(Difang Tuwana)[3]年輕趣味,也很喜歡<我們的約定>輕快順耳,即便不懂歌詞也可以感受對故鄉的深情。作為客人的Kachinba相較下更加熱情,帶動聽眾一起以手跳舞唱和,氣氛更加熱鬧,他們帶來的歌曲,更是顛覆對婉轉飄裊的既定印象。下半場從由都蘭部落歌手演唱傳統阿美族傳統音樂開始,一窺原本的面貌,總覺得原住民音樂,既純粹又深邃美得令人有想掉淚得衝動,或許是種直指人心的魅力吧!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覺得布袋戲藝術是既精緻又活潑充滿包容性的表演藝術,布袋戲型態的演變也可以說見證臺灣傳播變遷史,相關的次文化現象極具特色,也是可作觀眾研究對象之一,確實是值得珍惜的文化。所以期待多年的3D布袋戲電影上映,出於好奇或支持,便帶著家人一起進戲院。雖然不是第一次接觸布袋戲,不過在看這部電影時還是抱著去脈絡的方式去看,沒有帶有太多既有的印象和期待,就以全然無知的觀眾身分去欣賞。 

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講述張騫後代的張墨與張彤兄妹二人,帶著機關木人「阿西」,又稱奇人,來到西域尋找機關人的動力「萬鵲」,也因此捲入樓蘭族和羅布族的糾紛,也揭開了樓蘭王子背後的野心。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三部分:愛的基本因素、以愛參與人類奧秘)

除了給予,一切形式的愛包含幾種共有的因素:照顧責任尊重了解。這些因素把愛的基即主動性表現出來。愛包含著照顧,這在母愛中表現最為明顯。愛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及成長。缺乏這種積極主動,則缺乏愛。

               照顧與關懷意味著愛的另一層面,即是責任。今天責任的意義指的是任務,是指從外面加諸某人的負擔。但真正責任的意義,應該是完全自動的行為,指的是我回應另一個人表現出來與未表現出來的需要。「有責任」的意思是說我能夠並準備好「回應」他的需要。這種責任對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主要是身體的關懷照顧,在成人之間的愛,指的是對方心理上的需要。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二部分:愛,成熟與不成熟的結合方式)

如果將「愛」理解成人與人之間的結合,但是怎樣結合,是作為生存問題成熟答案的愛?或者是各種不成熟的愛?本書所稱的愛是指前者成熟的愛,而於此之前先討論後者不成熟的「愛」。

        共生結合(symbiotic union)生物學模式,可見於母親與胎兒的關係。他們是二,又是一。他們互相需要,彼此為其一部分。在心理上的共生結合,身體雖然各自獨立,但心理卻以相同的情況互相依賴。心理上的共生結合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被動形式的,醫學上的術語被虐狂的共生結合。被虐狂者無法忍受孤獨感和隔離感,於是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的重要部分,由這個人指揮、引導、保護他;這個人宛若他的生命。而對於我屈服之人,能力被鼓吹的很大,無論他是人是神,他是一切。對於被虐狂而言,他藉由依附、放棄獨立性,還原非出生的狀態而擺脫孤獨。被虐狂愛的關係在俗世中即是偶像崇拜。被虐狂的屈服可以各種形式,如對命運、疾病、音樂、藥物等。在這類情況中,屈服者放棄了自己的人格,將自己變成某人的工具,而無須透過生產性的活動解決生存的問題。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一部分:擺脫天生隔離狀態的方式)

首先,作者指出每個人來到世上所面臨的隔離感,及人類衝破此隔離的內在本能。人誕生之際變拋到不確定、不穩定、開放性的狀態中,於此只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為過去發生的事情,二為死亡。因為人類擁有理性,能察覺到自己、同胞,也察覺到自己是與他人分離的個體,更能察覺生命之短暫,他未得自己同意而生,又違反自己意願而死,並在大自然及社會力量面前感到無助,這一切令人感到被區隔的生存狀態如同無法忍受的監牢,如果他不能使自己脫離監牢,用某些方是與外在世界結合,終陷於精神錯亂。

        這種隔離感式焦慮不安的根源,隔離狀態即切斷外界聯繫,無法施展任何人性力量,因此處於隔離即處於無望的狀態。人之察覺他的隔離,又未以愛來重新結合—此乃羞怯的根源。同時是罪惡與焦慮不安的根源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是藝術嗎?

愛是什麼?

愛如果是種藝術,就需要知識和努力。或者,愛是種愉快的感受、偶然的經驗?是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東西?此書是將愛作為藝術來討論。但大部分的人思考愛是抱持第二種觀點,大部分的人渴望愛情,觀看無數的愛情故事及傾聽千百首愛情歌曲,但幾乎沒有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想讀佛洛姆《愛的藝術》,主要是因為孫中興老師「愛情社會學」開方式課程的推薦書單。這門課一直是選課熱門對象,不僅是因為課名響亮、老師幽默風趣,更是它所討論的主題更是人生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吧!回想大學時代,對探索愛的議題興致缺缺,總覺得該為更重要的事情而忙,老實說,不過是害怕逃避罷了。多年來未修習這門課,只怕越發生澀拙劣了,所以讀了佛洛姆的《愛的藝術》感到相當激動。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我們聽到「聖人」一詞時,總覺得那十分遙遠,與自己無關,讀典籍或聽講道總覺得是陳舊八股,不合時宜,又令人昏昏欲睡的事。我們也總說我們只是平凡人,不需拿聖人的標準檢驗苛求。這讓我忍不住有些叛逆的想,為什麼聖人非要遙不可及的呢? 

 

首先,試著釐清究竟什麼是聖人?不同文化、宗教、哲學、學說都有相異的內涵,也可能隨時空有所變化,但是或許能理解成「理想的個人典型」吧!也就是凡人可學習模仿的範本。也可以說因為訂定了什麼是正確的標準,所以相對產生了什麼是錯誤的行為,而這些標準可稱作「道德」。道德不是迂腐,而是引導人類行動的軌道。我們固然可以反思挑戰甚至放棄這軌道,但去思索這軌道背後的脈絡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也是有意思的事嗎?而這種破立並存的思考方式,不也正是獨立思維嗎?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聽了柄谷的新書發表會,"哲學的起源"真是本好書!雖然昨日的聽講出於各種原因可說是聽得是霧沙沙。

不過對照個人對理想主義的興奮,稍稍反思後,莫名的興起些許悲觀的感傷,似乎有點明白那些拋棄理想的心情,即使我還是仰望這那光,但正因為想朝那方向前行,更需要冷靜的看清現狀,特別是令人反感的...。 

無論是馬克思或是奠基於其上創造的柄谷,大體上是從宏觀社會架構做出十分精闢的詮釋,而自己除了希望能多認識這些傑出的思想,也希望有機會從心理學微觀的角度去探究。有人認為柄谷所提的isonomia更似烏托邦理念式的啟發,而非實踐性的工具,除了思想的整理,柄谷也嘗試了社會參與及組織的實驗。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得在短短兩小時內能聽到來自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日本、韓國,藝術工作者的經驗分享,主講人來自新加坡目前在香港工作,每個人都在進行有意思的事,無論是國際藝術節,想要提供當地表演者舞台和平台,或是組織連結,又或跨國合作表演、串連等。可說是受益匪淺,隨筆記錄幾點觀察:

 

1.都面臨資金平衡的挑戰。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