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imeline_20191103_000835.jpg

平常沒有什麼機會接觸當代音樂,第一次現場聽當代音樂便是香港創樂團的音樂會。今年感向光點計畫支持「香港台灣作曲家交流計劃」邀請台灣當代作曲家林佳瑩、鄭伊里和張譽馨與香港作曲盧定彰和李一葦交流,7首各具特色曲目,其中3首世界首演。作為素人觀眾,也打開了對音樂的眼界與想像,感受到聲音多元的表現。在音樂會前夕的講座及藝術家分享會,收穫良多。捌號會所藝術總監林芳宜分享,培養藝術家包含陪伴輔導至國內網絡串聯的完整支持體系,也提到了當代音樂創作是連結傳統與當下的途徑,在思考文化及政策上都深具啟發。香港創樂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凌藝廉(William Lane)在簡報上特別紀念了美籍華裔作曲家周文中。

timeline_20191103_000833.jpg

而能聽到藝術家親自講說創作過程、作品特色及趣事,相當可貴。也討論了如何回應大眾對當代音樂的仍有曲高和寡的印象,記得講者提到了就算是古典音樂也不見得第一次接觸的人真正能「聽懂」。也許不管是什麼類型的藝術,或說不侷限於藝術,任何事物只要能找到欣賞的方式,就能得出趣味,但有時候欠缺的是一個接觸的機緣和適當的引導。就個人而言,對於當代音樂一竅不通的我也因為這個活動,被藝術家的熱情及表達獨特觀點的創意感染,更加勾起了對當代音樂的好奇心。

 

延續康雅筑駐村計畫系列活動,第一次看了改編自楊青矗作家於1978年出版的小說《工廠女兒圈》,講述台灣70年代女工的電視劇《奇蹟的女兒》,這些來自農村女工,是那個時代推動台灣經濟飛速成長的功臣。故事描寫離鄉背井工作的女性,在盤根錯節的社會階級、性別歧視、職場性騷擾等種種困境掙扎奮鬥。也能看到國家經濟發展、工業化的趨勢下,人口流動及價值觀的轉變。

 

或許是抱持著現代女性的觀點,當看到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女工所受到的不合理待遇,感到不舒服,工人被視作生財工具,連如廁的生理需求也數字化管理。工廠環境對身體造成的職業傷害亦被輕忽。而女性工人相較起男性又更加弱勢。即便學業優秀也無法像男性繼續升學借重知識階級流動,出來工作補貼家計,就算有優秀實績在薪資及升遷機會上又不如男性,因為後者有養家的負擔。此外,顯性及隱性的性暴力也層出不窮。除了反映工廠生態,也觸及了台灣當時的政治社會背景、語言與階級等。聽到「工人當家作主」一段時,想起學生時代讀的《共產黨宣言》,內心一陣感慨。

timeline_20191103_000837.jpg

《奇蹟的女兒》的故事背景無論時代其實離自己的生活圈較遠,認知大概僅止於書本上台灣發展進程的粗略描寫,而其中參與過歷史的人物生活景況及心聲可說是一片空白。然而,透過這部電視劇,再現了這段被忽略的歷史及女性視角,讓活在現代的我們能更關注相關議題進而反思當下,推薦值得一看。電視劇的映後談的交流也非常珍貴,有香港觀眾分享自己工廠相關的生命經驗,紡織業製衣工人以女性為主,男性大多為師傅或從事其他相較不那麼細膩的粗活,可說是特有的女性產業。六廠CHAT也正收集香港紡織業的口述歷史,表示分享出來的故事大多是比較正面,較少有類似電視劇所呈現的黑暗面。此外,雖然紡織工業在台港都已式微,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仍有許多類似工人權益的議題值得關注。台港兩地相似又相異的歷史相互對照與對話,並將眼光放至全球化資本主義的脈絡下探討,深感是很有意義的交流。

timeline_20191103_000835_0.jpg

最後,久違的早晨踏青,大潭水塘景緻極好,風和日麗,綠意盡收眼前,偶有紅色、白色、紫色的野花,清麗嬌妍,在台灣從未見過,青綠的芒草細碎的花朵如溫柔的觸手,途中看到山豬佔據樹根大快朵頤,喜歡大潭水塘建築,水塘邊幾棵蒼勁的松樹,流露著古意,一查之下才發現有百年歷史,藍天下碧綠的池水波光粼粼,美好的景緻,讓人心曠神怡,彷彿連日來的疲憊煩憂都一洗而空。幸運的是終於吃到Bakehouse的早午餐,此前因大排長龍而兩度放棄,跑去拍對面鳥店鸚鵡開心洗澡。太陽正好,又看到鸚鵡在外面開心曬太陽的模樣太可愛,忍不住靠近,只要向牠伸出手,便會輕輕用爪子握住,像是彼此友好的握手一般,真是太可愛了!

 

timeline_20191103_000840.jpg

 

今日單字:

水彩すいさい

クチバシが鋭い

可愛的鸚鵡

Симпатичный попуг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