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有幸能觀賞這部期待已久的紀錄片。大學時曾亂入布袋戲社,雖然不是傳統布袋戲,但對這精緻又活潑的傳統藝術懷有特殊的情感。《紅盒子Father》聚焦國寶藝師陳錫煌,讓觀眾看到傳統布袋戲的興衰,更將父子、師徒間微妙的羈絆細膩地揭露出來。


即使布袋戲曾被選為台灣意象,我們這一代人恐怕已經無法想像布袋戲的盛況,甚至還需要重新認識這項傳統文化,觀眾早已散去隨著時代變遷,新興娛樂推陳出新,現代人有太多選擇,傳統布袋戲早就失去原有娛樂大眾的舞台,雖然被晉升到「藝術」、「文化資產」的層次,透過政府支持及國際巡演,試圖開發新的定位與觀眾,但當原有賴以支持的包含語言、價值觀或經濟體系等社會脈絡逐漸消失,再加上分配資源有限、欠缺彈性的政令規章,更凸顯其無力。


儘管如此,我不禁還是為陳錫煌及一群熱愛布袋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熱忱與努力所感動。而這也不是一部煽情熱血的電影,也沒有將傳統布袋戲的薪傳與熱情浪漫化,反倒是從「父子」情感的糾葛中,顯示充滿遺憾的現實永遠比期待中的圓滿故事複雜難解。


作為大名鼎鼎李天祿先生的兒子,陳錫煌先生難以擺脫「李天祿的兒子」的刻板印象,更因為從母姓的關係,父親要求嚴格卻鮮少顧家,父子關係疏遠。印象最深的是電影開頭與結尾,導演要求他對父親講幾句話,勉強講了兩句,便坦誠無話可說,也說和自己的兒子不怎麼說話。不過跟戲神,也就是紅盒子裡的「田都元帥」說話時,馬上開啟話匣子,輕鬆自在多了。難怪電影旁白特別強調自幼缺乏父愛又無法真正與父親切割,而「田都元帥」取代了父親的位子。此外,電影還將陳錫煌先生和感嘆作為異姓兒子不可改變的命運,同時交疊李天祿自述其父親入贅李家故從母姓的無奈。好奇一查才發現李天祿的父親也是一些因由而易姓。或許是無形中都複製了上一代的行為又或說是傷痕?


《紅盒子Father》令人耐人尋味的是,究竟香火如何傳承?傳承給誰?特別是和大弟子先生形同父子糾結的師徒關係。這10年來的拍攝,看見的不只是布袋戲的演變,也是每個人相異的生命經歷,前段吳榮昌先生在回憶自己學戲契機神采飛揚仍記憶猶新,多年過去,從他犀利、失望的言語中感受到不平的忿慢。「外人不要看水清就進來攪和,一攪和才發現底下爛泥混濁。」我想不只是直指政府、學者,是否也意味著看戲的局外人呢?


不得不提邀集一群老樂師一起來做戲的那一幕,拿出家裡塵封多年的樂器,臉上綻放出活力的光彩,而這些年長的傳統樂師也在逐漸凋零,讓人感慨。
《紅盒子Father》紀錄了傳統布袋戲在時代的洪流的奮力掙扎及難解的父子情結,百感交集只好沉思嘆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鈍鸚 的頭像
    小鈍鸚

    飛天小笨鯨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