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64306_10216194446488691_5828912378171837752_n.jpg

記得剛來香港時曾經想來看看,但當時香港藝術館自2015年開始還在閉館翻新中,直到2019年重新開放,而這兩年內心總處在混亂狀態,不知道為什麼提不起興致,而接連幾次想來又逢疫情閉館,才一直拖至此刻。

 

由於隔天要搭飛機,這一天要處理些瑣事非常的忙碌,最後還是心念一轉擠出時間趕過去,到的時候眼見不少人排隊,趕緊果斷排進去,才剛交了填寫完防疫措施的紙仔後,後面又已經站了不少人。

 

一進館內沿著階梯而上,大片落地窗迎面而來的是天海合一的美景,晴空下繁華的都會也染上湛藍色彩透著微微金光。開闊的視野下船隻悠哉地在瀲灩的海波上刷出一道白彩。每一層樓擺放著對窗的椅子,讓人能在歇腳同時,又能暫且放空欣賞絕美海景。

 

因為來得即興所以也逛得隨興,抱著不知道會看到什麼的心情遊覽,這次看了幾個館內的展出,分別是:「香港經驗‧香港實驗」、「聚道傳承 敏求精舍六十周年」、「多元視野——八、九〇年代香港藝術新象」、「不是時裝店」。

176170410_10216194453088856_3703028429796390313_n.jpg

我先是去了2樓的「香港經驗‧香港實驗」。以香港作為「實驗場」為策展理念,回顧這座城市百年來從漁村變為商港,建構成華洋共存的社會,沒有歷史經驗可借鑑,只能憑努力開創新經驗。從歷史脈絡而言,香港本身就是個實驗場。從香港藝術發展的角度而言,全新的生活激發的新思維,亦是累積出獨特的「香港經驗」。香港藝術館累積逾半世紀的藏品,就像時間錦囊蒐集的時代印記,鋪陳出香港藝術故事的各個脈絡。

 

又一山人的《香港建築──紅白藍03(2002)放在展覽最開頭,那已被視為香港文化圖騰紅白藍帆布,勾起莫名的熟悉感。紅白藍帆布60年代發明於日本,後來PE塑膠技術傳入台灣,台灣加上紅白兩色,變成三色相間的設計,70年代傳入香港,一開始為木屋區和新界農場遮風避雨,隨著農業式微,商業興起,用於蓋高樓大廈搭棚遮蓋地盤,後來成為探親必備、耐磨又便宜的紅白藍袋。紅白藍帆布從海外漂泊於此落地生根,參與了香港社會數十年的變遷,象徵著香港人充滿應變力及適應力,並建立起自我身分及責任。大概是呼應了此種精神,紅藍白也成為了本次展覽的主色調。

178639569_10216194447408714_6468313403739249792_n.jpg

正如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的社會,「香港經驗‧香港實驗」也展示出了19202019年來香港藝術發展的各種養分以及本地藝術家的各種嘗試。各展區不是以年代劃分,而是以香港藝術發展中幾個重要的主題來作介紹。

176471615_10216194448128732_4946436202245337509_n.jpg

首先是現代主義,香港藝術家從20世紀前期西方技法到現代主義潮流影響,同時思考如何演繹中國文化傳統,奠定了香港現代藝術「中西結合」的基礎。這裡展示出了早期名家之作。如1930年代關蕙農的月份牌(清末上海的廣告宣傳畫)的女性肖像畫、趙無極的油畫、文樓、朱漢新、李福華的雕塑等。

177834020_10216194447088706_1749360353126333033_n.jpg

再來是水墨的實驗,中國畫的實驗由20世紀初期嶺南派開展到了1950年代使呂壽琨、王無邪、劉國松借鏡西方藝術風格,擺脫傳統限制開創出新的藝術風格,水墨的實驗持續至今,開拓出更豐富的水墨藝術語言。黃般若50-60年代遍遊香港留下的寫生稿,以精煉的筆墨捕捉香港的山海風情。還有親眼見到劉國松太空畫系列《動耶? 靜耶?(1998)十一聯屏的巨幅畫作,用水墨表現出宇宙的神秘浩瀚,讓人感到震撼。王守清《香港日記(二) (2001),用水墨及抽象富表現主義的手法,繪出香港生活點滴。梁巨廷的《接引》(2009)黑白水墨山水間抽象線條的霓虹燈管閃著紅光。

178494760_10216194452688846_127399449140889162_n.jpg

人文關懷亦是重要主題之一,香港藝術家藉由人物說故事,表現大眾生活的苦樂或是反映內在精神世界,反映了隨著時代和自身處境的變化。在這個展區中能看到香港不同時代的眾生相,許多作品反映草根堅毅的求生精神,例如王少陵《為君就》(1941)、伍步雲《我們要活下去》(1952)、黃潮寬《來就酒家》(1951)。王亥《從荃灣到中環》(1992)反映了新移民眼中香港的繁忙生活,在通勤時段地鐵人群壅塞的情景,至今仍有既視感。朱興華《永遠的小孩》(1992)以扭曲變形的人物表達精神病患者的孤立無援,以平靜的視點看待不為人知的角落,灰沉的色調中點綴些許暖意。石家豪《香港環覽》(2017)將維多利亞港標誌性的建築擬人化成千嬌百媚的女性,看到自己的辦公室也身列其中,覺得非常有意思。

179034500_10216194453688871_6016549379016129409_n.jpg

177946804_10216194452128832_4907107509802392563_n.jpg

最後一區是在地與全球化,這兩個相互牽引的元素隨著經濟與網路發展,讓香港藝術與世界思潮同步並進,注入在實體創作、生活、社會、市場及非實體的網絡、歷史空間,而香港的藝術經驗從多樣化的渠道走向世界。全球化亦驅使藝術家更積極探索彰顯在地化。

 

展覽最後以「生活就是未來的歷史」作結,「香港經驗‧香港實驗」讓觀眾猶如穿梭香港街道尋寶,從中挖掘香近百年來的藝術實驗所開創出的寶藏,同時也認識了時代與藝術的脈動為香港社會生活刻劃出鮮明的倒影。

174311950_10216194453968878_8990880025686846422_n.jpg

 

2021.04.11

參考資料:導覽手冊

香港藝術館

https://hk.art.museum/zh_TW/web/ma/home.html

以最「香港」的設展方式遊歷香港實驗式藝術

https://reurl.cc/1gVd5V

閉館四年 香港藝術館烽火中重開 總館長莫家詠:從香港視野看國際級藏品 【文化者×信報財經月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sim60Ws

紅白藍帆布袋 解讀香港成長史

https://today.line.me/hk/v2/article/2jYZQ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