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jpg

前一陣子讀完了《劉鳳學舞蹈全集第一卷》,覺得很有收穫,過往對中國讌樂舞幾乎無機會窺知其奧秘,透過閱讀此書,從舞蹈的角度去認識陌生的歷史,感到格外的珍貴,因此也想寫下讀書筆記,因為內容較多,分幾篇慢慢紀錄。

 

舞蹈的本源 探問與追尋

劉鳳學在儒家與唐讌樂舞蹈文化研究領域,獨樹一格,從事學術研究以外,更結合舞蹈的重建、演出與舞譜紀錄。1957年時任師大體育主任江良規問她「既然提出『中國現代舞』的問題,你對中國古代舞蹈看法如何?」此後,劉鳳學毅然停止所謂「穿著戲裝」的中國古代舞蹈,向文獻求解,片讀古代舞蹈的資料,從文獻中發現明朝朱載堉《人舞舞譜》、《二俏綴兆圖》,因而有了1968年《倫理舞蹈「人舞」研究》(7-8),繼而開導像淵遠的唐讌樂舞蹈文化研究之路徑。因有感唐朝的東西最為重要,且流傳最廣,所以才從唐朝著手。

 

唐讌樂舞的行程及其傳播鳥瞰

(618~907) 讌樂舞是一種結合詩、歌、樂與舞於一體的表演藝術。呈現在國家莊嚴的慶典及宮廷正式宴會或皇室貴族們娛樂宴飲場合。唐讌樂舞始於第三世紀,經過逾百年的文化激盪,由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拜占庭文化、中亞地區文化、遊牧民族草原文化及中國本土道教文化與儒家思維相融合,在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禮」的制約下形成的藝術瑰寶。

 

讌樂舞在西元前16世紀,青銅器時代,就活躍於政治舞台,唐朝吸納了多種民族,多元的草原文化,投射在唐的十部樂()及教坊樂舞,從命名即可顯示唐朝文化的包容性、開放性及國際性:1. 讌樂()2.清樂()3.西涼樂()4.天竺樂()5.高麗樂()6.龜茲樂()7.安國樂()8.疏勒樂()9.高昌樂()10.康國樂()

 

在盛唐時期,讌樂舞因政治文化因素,擴大了活躍空間,加之文學、繪畫光芒四射的文化環境中,刺激其藝術水平,當時「教坊」(唐代起管理宮廷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擁有324首讌樂舞曲目,唐大取有46首,表演人員高達11409人,教授者、樂工、舞者有完善的考試升遷制度。至安史之亂後,宮廷讌樂舞逐漸式微,以至失傳。

 

所幸藉由文化輸出,如日本自六世紀,派遣19次文化使節團來華,將包含印度、林邑及胡樂的唐代宮廷讌樂舞傳入日本,統稱雅樂、唐樂、舞樂、左舞(由高麗傳入者稱為又舞或高樂舞)

 

高麗樂也是唐十部樂之一,該樂是沿襲隋朝(581-618)之九部樂而制定。日本自五世紀開始,吸收新羅(668~935)、百濟(西元前18~西元660)、高麗(918~1392)及渤海國(698~925)等東亞諸國之樂舞及樂理,日本統稱為高麗樂或右舞。

 

日本自中古世紀,大量吸收唐樂,歷經千年保存至今,主要由三種不同人士所促成:其一,赴唐文化使者及留學生,返國後奉獻給國家,由不同家族保存,逐漸形成不同流派。其二、經由僧侶將唐樂舞傳入寺廟,在宗教儀式中執行樂舞表演工作。其三、日本於701年依大寶令在治部省下設「雅樂寮」演奏日本傳統神樂、唐樂舞、高麗樂舞之宮中各項儀式之用樂事宜。1949年更名為「宮內廳室部職樂部」。

 

明治維新後,1870年樂部改隸太政官管轄,將各派別保存之日本傳統神樂、唐樂、唐舞、高麗樂之樂譜、舞譜作全面性的修訂,重新撰寫成72巨冊之《雅樂譜》。自1876年樂部之專業人士開始學習西方音樂樂器演奏技巧,兼及西方音樂樂理之研究。

 

二次大戰後,日本政府對這份千年以上的文化遺產,持開放態度,宮內廳樂部定期對外公演,文化機構所藏相關文獻提供研究者使用,並有碩博士課程及學位授予,在學界、民間團體及宗教社團等長期耕耘,使日本亞樂逐漸褪除神命色彩,以現代觀點的研究方法,為傳統文化創造了堅實的發展平臺。

 

也因此作者得於1966年赴日本宮內廳樂部,學習唐樂舞及高麗樂舞之動作擊鼓樂譜、古舞譜識讀及相關樂理文獻之研究,抄寫相關樂譜舞譜,成為日後重建唐樂舞的基石。於19671968年重建唐大曲,又經20年沉潛後陸續完成唐大曲《皇帝破陣樂》、大曲《春鶯囀》、大曲《蘇合香》、大曲《團亂旋》、中曲《蘭陵王》、中曲、《傾盃樂》、中曲、《崑崙八仙》、中曲、《貴德》、小曲、《拔頭》及小曲、《胡飲酒》等。

 

研究目的:

  1. 尋找失去的舞跡,重建唐樂舞文明。
  2. 詳究「古今之變」的相關因素。
  3. 實踐筆者理念——傳統與現代接軌,理論與技術合一的樂舞價值觀。
  4. 建立新的舞蹈文本,提供一份世界性身體文化的歷史文獻。

 

研究範圍:以中古世紀唐(618~907) 讌樂舞為研究對象,以讌樂舞為論述焦點分為五大主軸。

主軸一:從廣泛歷史背景出發,探討下列主題:

  1. 唐讌樂舞的歷史淵源
  2. 探討唐讌樂舞「質變」的關鍵問題
  3. 藉考古文獻研究遊牧民族
  4.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李隆基(685~762)極其舞者、樂工等人士的藝術成就生命內涵,以及創作之視聽藝術,對唐代語文涵養及遺留樂舞文化遺產之保存與創新。

主軸二:從中古世紀的宮廷走進現代劇場——唐:讌樂舞與劉鳳學的「唐樂舞」對話。

主軸三:舞蹈分析:舞蹈存於多領域的交界地帶,本質觸及人文與科學兩大領運,藉由人體在三個平面(空間)和時間座標四維時空中,不斷的移位,在動作與施力的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人體文化,藉以理解舞蹈全貌。

主軸四:從跨文化視角及銅質文化體系但舞蹈型態各異之各舞種,作為讌樂舞的參照系。

主軸五:在「合而不同」的宏觀思維下,觀察唐讌樂舞在文化輸出及回流過程中,形成諸多流派及對後世的影響,側寫唐讌樂()的使徒及遺世巨大的文化遺產。

 

據此,本書上篇分為六章節,娓娓道來讌樂舞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 讌樂舞初始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西元前16~11世紀)

第二章 一場沒有血腥的樂舞文化大革命(西元前11世紀~770)

第三章 百家爭鳴文化轉變中的讌樂舞(西元前770~221)

第四章 兩漢讌樂舞(西元前206~280)

第五章 外來文化對讌樂舞的歷史貢獻(西元220~618)

第六章 回歸故土 澤被四方

 

 

待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鈍鸚 的頭像
    小鈍鸚

    飛天小笨鯨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