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對動畫的喜愛,很開心有機會能在香港國際電影節中一次欣賞7國的動畫作品,為動畫電影充滿想像力的表現方式感到佩服,也為其魔幻般的魅力深深吸引。
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當 一個人》,讓人非常驚豔,台灣民間生活絢爛的色彩,從民間信仰、布袋戲、建築、商販、交通工具到茄芷袋(台羅:ka-tsì源於日語「かぎ編み (kagiami) )配色、藍白拖等,還有「換紗窗、玻璃」的廣播,小時候總從馬路上反覆聽到卻一直聽不懂這到底是什麼,這些畫面當然對我來說勾起濃濃的復古情懷。
《當 一個人》講述了孤獨年長者的故事,看了很有感觸。已經成人離家的孩子回頭對長輩耳提面命時,主角從頭到尾未發一言,默默地承受。當汽車和機車在身邊呼嘯而過,仍邁力地踩著三輪車緩慢前進。不只表現了親子間關係的改變,也隱含著社會對於高齡者權力關係的消長。原本從社會的中堅慢慢走下被關注的舞台,漸漸地跟不上瞬息外變的節奏。
他們的聲音有人耐心傾聽嗎?有人願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嗎?
《當 一個人》中兩個特別奇幻的角色特別耐人尋味,一個是在菜市場中龐然大物的白色巨人,不停轉著圓圓有點像融化冰淇淋的臉,頭上三隻可愛的黃色小雞跳躍不停。另一個是在天后宮前的媽祖婆邊吸著香爐菸斗,拿著孫悟空的布袋戲偶,逗弄著主角像是給他打氣,一人一神在夕陽中肩並肩坐著。普遍大眾都不大會關注的高齡者,真的如刻板印象那樣毫無生氣嗎?還是內在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彩色世界呢?也有童真,也有幻想,也有希冀?我非常喜歡這兩個別具想像力的超現實人物,特別是香爐竟然能變成菸斗,真是太有創意又太貼切了。
導演黃勻弦是傳統捏麵工藝師第二代,這部動畫也是少見的捏麵人停格動畫,捏麵人對我而言也是非常美好的回憶,這也讓人聯想到這部動畫或許也隱含了傳統藝術又或上一代價值觀在現代社會適應的議題呢。《當 一個人》用多彩的想像力為讓觀眾能從長期被忽略的視角去觀看,電影中隨著黎明日暮光影漸變如此祥和規律,乍看的平淡卻敲擊著內心,引發更深刻的自省。
延伸參考:
http://www.hkiff.org.hk/film/getdetail?fid=534
http://childrenbookmap.blogspot.com/2018/12/Where-Am-I-going-stop-motion.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