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對清朝歷史產生一點好奇。恰巧找到了清代宮中檔奏摺的目錄索引,只要輸入關鍵字就可以查詢,非常方便。網路上有人用搞笑的方式摘錄出有趣的奏摺。雖然皇帝奏摺不能說是完全反映君臣之間真實的樣貌,但還是能看得出人性化的一面。

 

例如雍正「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田文鏡奏謝議敘臣盡心買辦米糧賑濟事。這段後來就像康雍乾的「朕知道了」貼紙,被做成故宮的文創商品。

 

又或是福建巡撫呂猶龍、閩浙總督覺羅滿保數次奏進臺灣芒果,沒想到臺灣忙過被康熙嫌棄了,批示:「因芒果為一次未見過之物,原想看看,看來甚是無用之物,再也無庸送來也。

 

看到古代公文書,好奇現代的中文公文書是傳承自何處?即便已經白話、西化了不少,但公文用語似乎仍保留古典特色,不知道有沒有人爬梳過背後的歷史脈絡呢?還有其他國家的公文書是長什麼樣子呢?

 

每次看歷史,都讓感到許多習以為常的事物,背後有無數故事可挖掘,都有前人的心血累積。看了胖胖樹王瑞閔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才知道,那些看見了也不認得的樹木植物,是怎樣的因緣際會引進台灣,悄然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還有每當閱讀人物傳記時,無論是帝王將相或是一般百姓,都能感受到各種侷限。對人對事輕易地做出評價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樣概括化約的理解,還有相異判斷的立場、見識,或許早與事實已相差甚遠。會不會連當事者也不見得能說得清當下的歷史?或許我們要用更謹慎包容的態度去審視。

 

歷史能連結人類集體記憶與智慧,教導我們對前人抱持尊敬感恩之心並在反思之餘提供後世行動之參考。閱讀歷史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與心胸,也使人重新思考在不同的處境際遇下有不同的價值觀與抉擇。對歷史帶來的趣味與熱情大概只會與日俱增吧!

 

 

註:輸入臺灣有2766 筆資料,香港有10筆資料,蠻有趣的可以看一看。

 

清代宮中檔奏摺及軍機處檔摺件目錄索引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ttswebnpm?@0:0:1:npmmeta::/tts/npmmeta/dblist.htm@@0.22065529270830952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index?lang=chn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