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738223_10217832115349389_6000251058224736412_n.jpg很感謝受孟儒推薦邀請,今天有幸能與家人赴戲曲中心共賞薪傳歌仔戲劇團的《致遠與三娘》,久聞薪傳歌仔戲盛名,這卻是首次欣賞現場演出,又此次故事改編自元末明初四大南戲之一的《白兔記》,彷彿過往修習中國、臺灣戲劇史課堂上的內容躍然眼前,頗有圓夢的興奮之感。開演前突然聽到掌聲響起,抬頭一望,原來是廖瓊枝老師徐步入座,仍是印象中的溫雅優美,讓人心生敬仰。

 

290127111_10217832115949404_2898416450019297808_n.jpg

《致遠與三娘》故事大致講述,女主角李三娘夫婦因受兄嫂覬覦家產逼迫,丈子三娘臨別前承諾功成後將回來拯救妻兒。自此三娘更受兄嫂折磨,每日挑水磨麥,又獨自於磨坊內産子,因無剪刀剪斷臍帶,只得用口咬斷臍帶,並為兒子取名咬臍。後因兄嫂欲謀害其子,三娘將剛出世的嬰兒,託給忠僕竇公交付致遠。年邁的竇公一路奔波尋人,總算尋得致遠,卻也發現致遠受兄嫂挑撥,誤以為三娘改嫁,而再娶元帥千金岳繡英。致遠欲尋回三娘,卻因戰事又起四處征戰,十六年後仍無所獲。而咬臍由後娘撫養長大,一日因打獵追趕白兔,無意間與正在打水的三娘相逢,三娘自敘遭遇,咬臍回家告知雙親才意外解開自己身世,致遠趕緊帶兵馬回沙陀村將三娘接回,兄嫂也受到應有懲罰,全家終得以團圓。

 

初看故事本身頗有古代社會的民間趣味,丈夫外出尋求功名妻子苦守寒窯的故事,最終苦盡甘來的架構頗有既視感。若單從自身所處時代或現代女性的視角,不免會產生距離感,比如說三娘既然尚在娘家村莊,為何十六年來無法尋得?再者,後娶的岳繡英對元配李三娘毫無芥蒂,甚至願為偏房也要幫助丈夫迎回三娘,總感覺不大現實。但轉頭想想,若放在古代交通不便、女子奉行三從四德的時代脈絡試想,這並非完全不可能。故事所歌頌理想的家庭價值,或許反映了某種時代特質,為什麼這種故事類型能流傳數百年打動觀眾,若再稍加研究玩味,不也挺有趣的嗎?

290761249_10217832115869402_8552113112014409190_n.jpg

本次演出的《白兔記》為廖瓊枝老師延伸2001年兩岸歌仔戲文化交流中首演的《白兔記‧井邊會》折子戲作為基礎,重新整編而成。據廖瓊枝老師回憶,以往在內台時期是連本大戲,一次演10天、每天3小時,為了符合現代觀眾的節奏,刪減支線,成了現在看到的版本。用粗淺的譬喻,大概就像是連續劇改編成電影吧。

 

在看薪傳演出時,能感受到濃濃的古典韻味,無論是唱腔、身段、音樂、詞曲等,即使使用現代舞台的聲光投影,卻是為了更好的呈現傳統藝術的優美典雅。薪傳巧妙地運用傳統元素創造嶄新的刻劃詮釋,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磨房產子〉一段,將戲劇性與現實感堆疊至高潮,女人生育之艱難甚至讓人有些不忍直視,卻也因而更加感受母愛的堅強與偉大。

 

而這齣傳統新繹的劇目,能再次感動現代觀眾肯定要歸功於演員精湛的演出,演活了李三娘淒苦的背後也展現了女性的堅毅刻苦、劉知遠的矛盾,竇公的忠義、咬臍的天真、繡英的體貼等,還有兄嫂的尖酸刻薄又略帶有喜感。

 

雖說《致遠與三娘》是守得雲開見明月帶有悲情色彩的故事,但很開心能觀賞到一台好戲,特別是因疫情緣故,已經太久沒看現場的戲曲演出,有種久逢甘霖的暢快,更感恩看到長輩因重溫兒時歌仔戲的回憶而感到滿足的模樣。我們一行人無論是初識還是重溫,相信都因歌仔戲留下美好的記憶。

290853796_10217832115549394_7117912140627628890_n.jpg

節目簡介

https://www.ncfta.gov.tw/cultureevent_31_3021.html

白兔記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7%99%BD%E5%85%94%E8%A8%98

傳統分明總在動人處《李三娘》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8133

戲曲學

http://ocw.aca.ntu.edu.tw/....../105S103/105S103_CT11L01.pdf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