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8年,無垢舞蹈劇場延續一貫的舞蹈美學與莊嚴純淨的儀式劇場風格,以鎔鑄常民文化的生命體驗、祭典儀式、集體記憶及神話寓言,發展出獨特的身體語彙。這次以「天、地、人三部曲」的終章《觀》重返國家戲劇院。若說這三部曲是向天地探問生命的漫長尋旅,首部曲《醮》講述了人鬼萬物生滅榮枯,接下來的《花神祭》以四季遞嬗詮釋生命循環,《觀》則是從大地神話的視角延續前作主題,為無垢特有的美學舞出趨近於「圓」的原點。

 

啟發自編舞者對周遭環境的觀察、對環境動物保育的關懷及人類失序欲望的反思,《觀》訴說白鳥與鷹族的故事,探討大地靈魂的脈動,並藉由鷹族的起落反照人類自身。觀眾不僅是置身事外地「看」一場表演,更是這場儀式不可或缺的參與者。開場一陣陣的鑼聲宛若天地間幽深的呼喚,鎮定虛浮躁動的心魂,隨著舞者沉緩凝鍊的舞姿吐息,彷彿初入夢般的朦朧,迎接撼動靈魂的絕美祭儀。

 

《觀》的舞台空間佈局嚴謹規整,舞者的步伐必須精密計算,更貫徹了減法美學,各種淡色的布幔在舞台上開展出大地山河、時空流轉之無垠,藉由寫意的方式營造不同層次的空間感,使舞台顯得深邃而立體,也模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線,回歸混沌,觀者可暫時放下分別心,單純地隨著流動去感受當下。

 

對照舞台上廣袤的天地山河,舞者身上的服飾是寄存老靈魂的精細工藝,在這些歷經歲月遞延的服裝飾品中,有著古老文化對美的嚮往。觀眾或許未能看得清這些服飾上的紋路細節,但絕對能感受古老工藝的質感。這單純對美的追求之心,無分國界族群,反而自然而然地交流演化,進而開出兼容並蓄的繁花勝景。這便是無垢舞蹈劇場的一大特色,為什麼在《觀》的舞台上本土文化兼容異國元素不感到違和?正是其回歸藝術根本,汲取本土養分,也廣納世界文化,向古老文化的智慧,致以誠摯的敬意,並加以融會出絕無僅有的美學觀。

 

在欣賞《觀》之時,最有趣的莫過於體察其中的「動」與「靜」。舞者緩慢細微的舞動,宛若星移物換,乍看靜如止水,實則時刻變化。透過極為緩慢的動作,也呈現了特寫鏡頭的效果,使得觀眾得以更清楚觀察舞者隱於深處的豐盈勁力,又或是放大與周遭環境的關係。而在充滿動感的激烈爭鬥、嘶吼迴盪中,卻又能在尖銳張狂的對峙中感受到一絲肅靜,以「動」與「靜」的相對並存,寓意衝突與和諧的交錯共存。

 

無論是淒美的白鳥、昂然的鷹族,又或是掌有熾焰的火神、拖曳稻穗的禾神、牽引母親之河的水神,都體現了《觀》對自然之崇敬,以及對萬物生靈的哀憫與深情。而在幕起時由行者托著木缽緩緩拾起舞台中央成列的石子,將落幕之際又重新鋪回原處,暗示著終點即是復如初始的起點,正是生命循環反覆之理。

 

此外,《觀》更探討了人類內心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內觀自身與自然生命的連結。在落幕時誦念的心經,即呼應了宇宙與內心相互映射的連動關係,人類作為眾生靈的一份子,卻在當代社會高速發展、工業化之下,割裂了與自然及其他生命的關係,亦因失根而招致禍亂。回觀在疫情肆虐、社會動盪的現今時局,《觀》以淒美的寓言訴說大地的智慧,指引著觀者找回平靜內心力量。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