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週哥哥偶然提及《灌籃高手》電影版在台上映,便趁興當日一起進戲院觀賞,沒想到再次燃起了年少時對這部動漫的喜愛,這幾天花了好些時間,把動畫和漫畫全部重新溫習了一次。《灌籃高手》是漫畫家井上雄彥花了6年刻劃的高中籃球漫畫,雖然在漫畫的世界裡不過經歷4個多月,卻是無數人難忘的青春記憶,很感謝母親當時買了全套漫畫送我,記得作為聯考考生的日子,每天睡前都在翻這部漫畫,或許不只為前途未知的苦悶生活帶來一絲樂趣,更從中獲得許多無形的激勵吧!

 

《灌籃高手》不愧為經典之作,重讀數次仍會隨著笑中帶淚的故事有所感動,也隨著年紀心境的變化而有不同的收穫。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角色是三井,浪子回頭的心境轉折特別容易引起觀眾共鳴,畢竟我們多少都有逃避或走上歧路的時刻,再加上他總是能在關鍵時刻以神準的三分球挽救全局,能擁有高人氣並不令人意外。

 

高中真正讀完全部漫畫後,更有感櫻木作為全作靈魂人物強烈的存在感,他從門外漢成長為運動的過程中,讓即便對籃球一竅不通的觀眾也能跟著他一起認識打籃球的魅力。故事從最初以櫻木「不良少年打籃球」衝突感所營造笑鬧的喜劇性,逐漸更深入挖掘不良少年/問題兒童的「熱血方剛」、「好強」、「叛逆」的特質,使其在籃球競技中發光發熱。

 

櫻木「迷之自信」可說是其最討喜之處,記得漫畫中一幕:安西教練在給櫻木跳投集訓前,分析他在縣大賽七場賽事得分僅17分,且得分全數集中於籃下,並反問櫻木知道這些統計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嗎?櫻木一臉正經回說:「天才?」(實則是接近籃下才能得分之意),狀況外的程度讓我這真正的素人都忍不住笑了出來。但也是因其「門外漢」不居一格的思維,反而往往成為刺激球隊創造奇蹟的關鍵。

 

時隔十多年再次重讀《灌籃高手》漫畫,仍能感到熱血沸騰,甚而發現年輕時未曾注意的魅力,究其原因,其一是「角色特色鮮明」,不流於刻板,作者善於給不同角色營造表現舞台,不止是湘北隊先發五人,木暮、安田也有突出之處,敵方隊伍的角色大多非但不讓人討厭,反倒是創造許多討喜角色如仙道、牧、花形、藤真、深津、河田、澤北等,即便是串場的配角如櫻木軍團,也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若要另外發展成故事也有許多可能性。

 

其二是「亦莊亦諧」的故事節奏,漫畫故事前期打架和搞笑情節較多,發展至中期後,特別是在描繪賽事的筆鋒更趨認真嚴肅,精心設計各場比賽的過程及角色的成長變化,但漫畫家卻總會在最令人提心吊膽之處,適時地插入獨有的幽默轉折,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因而能以既輕鬆又緊張的心情欣賞這部作品。

 

其三是「精妙的氣氛營造」,讀者僅從書頁上的黑白漫畫,便看了到不亞於實況轉播的賽事,特別是最後與山王戰的部分,藉由高妙的分鏡技巧展現激烈賽事的驚心動魄,如從不同視角堆疊兩隊激烈對峙,更描繪人物自我的心理鬥爭與突破,在觀看兩隊拚搏輸贏之餘,得以更深入運動員的內心轉折。

 

        最後也是自己最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就是「幻想和現實的平衡」且「不討好觀眾」。通常熱血類型題材的虛擬故事,為了滿足觀眾幻想,讓故事延續下去,很容易流於主角越戰越強,最終必勝的公式,如此可能會帶給讀者種暢快感,最後卻遠遠脫離現實的程度而流於空虛。《灌籃高手》在最終戰的描繪中,沒有強調主角群日益精進的球技,反而是面臨彷彿無法戰勝的強者面前,如何突破自我心結,善用團隊合作,為榮耀拚搏到最後一刻,這才是運動家精神令人肅然起敬的原因,也使得這部作品成為無可取代的經典。

 

《灌籃高手》結局透過打敗有史以來最強的山王工業,可說是象徵性達成「全國制霸」了,但因氣力耗盡最終並未實際達成「全國制霸」,且櫻木受傷需要長時間的復健,可能數月來快速吸收的籃球技巧恐化為泡影(雖然後來的作品有暗示應該沒有化為烏有)。這帶有遺憾的結局,感性上會覺得萬分不捨,希望一直看下去,但理性上又會覺得這樣的安排是最好的結局,或說最美的結局,在層層渲染堆疊的高潮中嘎然而止,未能達成全國第一的幻滅難免不甘,卻更貼近現實人生,曾經用生命全心全意燃燒熱情,不因成敗而折損其價值,「運動家精神」於此已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灌籃高手劇場版《THE FIRST SLAM DUNK》以漫畫最終的山王對戰為背景,改以宮城為主角。今天是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發現第一次看電影因為時隔多年,記憶模糊,所以比較接近素人視角,在重溫舊作後再次看電影,發現更能感受電影魅力和一些有趣的細節。

 

《灌籃高手》是井上雄彥不滿三十歲時創作的漫畫作品,跟後續的作品《REAL》、《浪人劍客》相比,基調較為輕鬆詼諧,或許是正處旭日東昇的年輕時期,更多的是描繪純粹的熱血,也因此很容易讓讀者感到振奮與共鳴。電影版可說是井上二十多年後回首舊作,以不同的視角重新詮釋何為「熱血」。

 

選擇宮城為主角是高明的選擇,因為從過去的動漫作品而言,他比較接近跟櫻木作為一對活寶的甘草人物,極少描繪其內心世界,所以有更多可深掘的發展性,也因其控球後衛助攻的特性,較其他得分的角色更容易被忽略,卻也因此更貼近平凡的我們。電影版的宮城少了分搞笑,多了分深刻,以宮城的家庭及成長記憶為經、湘北對戰山王的賽事為緯,前者包含了與兄長的互動、相似而不同的矛盾心情,還有逝者傷痛及城鄉居所轉換的隔閡等。在宮城桀驁不遜的外表下,有顆不善言詞而溫柔的心,如同他的母親。而籃球是延續對兄長的思念,也是支持其振作向前的動力,在球賽結束後親子間內在的愧疚感得以釋然,意喻著某種重生。最後結局的發展有些出乎意料,我想是留給觀眾突破不可能的激勵啟示吧。

 

此外,雖然電影版以宮城視角為主,但在比賽中的視角轉換,也帶入了其他人物的心路歷程,例如永不放棄的男人三井、還有赤木回想起被過往同隊隊員嘲諷夢想及一人球隊,更能串連身邊的伙伴帶領團隊互信向前、而流川在面對比自己更強的高手時,懂得放下英雄主義,創造邁向勝利的契機等。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會覺得這些回憶好像讓緊湊的比賽拖慢了些,但第二次再看時,才發現這樣的安排恰到好處,對於故事陌生的觀眾而言,發揮前情引介作用,對於知曉情節的人重溫情懷,也注入更多感性與深度。

 

        最後,我也很慶幸自己易陷入迷惘的青年時光有這部漫畫陪伴,在多年後已為成年的我仍因這部優秀的經典之作感到興奮雀躍,為那歌頌真摯而純粹的熱血精神深深感動。

 

1DED7157-88D0-4DF0-B3F8-543F4ABD9576.jpg

PS.想看中配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Vo8S7Rju4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鈍鸚 的頭像
    小鈍鸚

    飛天小笨鯨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