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記得剛出社會的前幾年剛好都有拿到藝博會的會,和朋友同事連續參觀了三年,每次都覺得很歡樂,除了摸索分享彼此喜歡的藝術風格,還能多認識一些藝術家,和市場上流行的品味,多少打開一些藝術的視野。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每次和朋友參觀帶有商業性質藝術博覽會,我傾向比較輕鬆,像是遊戲的方式去觀看,除了「如果可以,會想帶哪些作品回家?」還有「想像自己有無盡的房間,然後看到這件藝術品想說適合放在哪裡?」,然後這時候我會自顧自地說覺得哪些放在玄關很適合,哪些放在飯廳很搭…諸如此類,這樣完全出於直覺性選擇,除了好玩,有時也會找到意外的共鳴。像是今日我遠遠看到一副畫,說很適合放在冥想的房間(自以為有這樣的房間,笑),然後走近看說明原來是印度尼西亞畫家Umi Dachlan的畫作「沉思」,可見即使抽象,畫作也不大,藝術品所傳達的訊息及感染力仍是那麼鮮明。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今天朋友給我這種遊戲式的觀看方式帶來不同的啟發,覺得值得紀錄。記得當時看到一個繪有孩童溫柔的畫作,直覺反應說,覺得很適合放在圖書館的兒童說故事區。朋友卻不以為然,覺得「這樣的搭配太常見了,為什麼兒童一定要可愛童趣?說不定兒童會想看大人。」這句話彷彿敲醒夢中人,讓我忍不住笑著認同,「對呀!我為什麼一定要限定在某種框架呢」,然後指著旁邊以較寫實風格畫著兩個大人跑馬拉松,與兒童毫無關係的畫說,「說不定小朋友想看那個。」然後突發奇想提出,說不定那個很童趣的作品可以放在監獄,誰說監獄一定要給人黑暗陰鬱的刻板印象,說不定童趣繽紛的藝術品在監獄還更有正面作用。當然沒訪問過小朋友,不知道他們究竟喜歡什麼,有可能人本能會有喜歡跟自己類似東西的傾向,但也不見得全然如此,總之今天得到跳脫框架的視點,或許會讓我未來欣賞藝術品又更多幾分趣味吧。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無論是書展、藝術展、還是鳥類展,對我而言逛博覽會如同旅遊一般,可遇不可求的驚喜便是人與人的互動交流。當我們走進觀賞剛才提到的印尼畫家作品時,Art Agenda的工作人員很親切地跟我們聊起天來,我們問起如何挑選作品,他回說都是自己喜歡的,他個人關注20世紀戰後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這主題是比較特別的。然後又聊到藝術史與藝術市場的關聯、畫廊的生態之類,是參觀美術館不會觸及的話題,非常有意思。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另一個日本藝術家田崎太郎介紹自己陶塑作品。他的陶塑結合了日本的神獸、中國的龍、還有青銅器的饕餮紋,獨創出新的神獸,讓鎮守驅邪的神獸,更添親切可愛感。感謝藝術家旁邊的翻譯,讓我學到了日文單字饕餮(とうてつ),也再次意識到自己日語能力不足。還有其他的作品都很有故事性,比如企鵝因為想飛,所以研究製作了飛行器,然後貓博士猜測挖掘出的頭骨是龍,但實際是鴨嘴獸。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雕塑的眼神和藝術家本人頗神似,有一雙澄澈天真的大眼。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還有一個與藝術無關但很有趣的互動是,走道某個攤位,突然被一位越南女性工作人員和另一位日本工作人員,稱讚我包包上的小麻雀很可愛,我說是早上在鳥博覽會買的,他們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我想秀出網頁介紹詳細資訊,發現鳥會網站只有活動標題是英文,對外國人不是那麼方便,實在可惜。我說今天也有其他國家的鳥會來參加,然後我說鳥博覽會只到明天,他們更感興趣了,越南女生還跟我說越南的鳥會比較小,沒有辦這類的活動。她還開玩笑對台灣工作人員說,那我明天就不來藝博會囉,覺得突然遇上風趣的鳥類同好,還挺開心的。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藝博會的展覽很大,到最後也得有些走馬看花,我們和朋友從四點多逛到七點還有些意猶未盡。晚上一起到101美食街邊吃飯邊聊天,話題天南地北,除了順著欣賞藝術的主題,聊聊自己喜歡的風格,還聊到了身心靈與生死觀,也有流行文化比如互推韓綜、台劇、日劇及偶像與粉絲的關係、大陸原創小說的創意,還談了些職場話題及易經,讓我頗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汗顏,特別是覺得沒有把易經解釋的很好,只能說是描述變化的哲學與智慧,沒辦法好好詮釋卦象的意義,希望未來能有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總之,好像以前在香港相互陪伴打氣的日子又回來了,很珍惜這樣的互相出遊交流的歡樂時光。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晚間小遊

 

ART TAIPEI 2023 迎接30週年盛事,公眾展期首日,編輯部嚴選不可錯過的精彩作品!(ART TAIPEI 2023專題報導)

https://artemperor.tw/focus/5686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全站熱搜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