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文化3.jpg

今天特別開心能在週日的午後聽了場意義非凡的講座——茹國烈先生的《城市如何文化?》分享會,真心認為關心文化政策尤其是政策制定者能看這本書及聽一聽寶貴的文化經驗。當然,不限於文化工作者,若有能多不同領域的人能共同關心省思如何建構更好的文化環境,對整體社會發展肯定有莫大助益。更甚者,個人認為在AI時代浪潮下所掀起的社會質變,使得思考文化本質的議題更為迫切。

城市如何文化1.jpg

「文化是什麼?」看似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皆有關連,但套用蒙田的名言「無所不在等於無所在」,若沒有定義與理解的框架,這個概念相當於沒有意義,我挺喜歡茹先生的詮釋「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意義」,舉例而言星空不是文化,星座卻是文化。記得自己在踏入社會之前,摸索自身志趣決定投入文化政策相關的工作,也曾思考過同樣的問題,在準備國考閱讀文化人類學書籍之際,看到文化既有廣義的解釋:「人類與自然有所不同的地方」、也有狹義的解釋「人類最高的知識性成就。」,所以我就概括理解為「文化可以泛指人類活動有形和無形的成果」,多年來秉持著文化作為人類創造性活動所乘載獨一無二價值的信念,來面對工作與生活,畢竟總不免被問到「文化藝術有何用呢?」。今天聽了茹先生的解釋,覺得更捕捉文化有機動態的一面,給了我新的啟發。

 

講座分享書中「文化光譜」(BEAM)理論,記得2020年曾有興在線上講座聽到這個觀念,以及其他觀眾的回饋,今日再聽覺得更完備,案例也平易近人。「文化光譜」(BEAM)理論,梳理出文化的四大面向:信念和價值觀(Belief and Value)、日常生活風格(Everyday lifestyle)、藝術和創造(Arts and Creation)、記憶(Memories),四者或互相影響或重疊,並與外在政治社會、地理、經濟、科技型態息息相關,循環往復。並且文化是動態的,透過混合、發酵、累積而產生新的面貌。

 

今日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這套理論可做為擬定文化政策的實用工具,幫助政策擬定者,站在更寬廣的視角去思考該如何投入資源,方能發揮最大效益。1997年由古根漢基金會在西班牙創建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讓世人見到透過藝術創造力,非但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還帶來驚人觀光經濟利益,引起諸多仿效,卻未必能有同樣的成效。這讓人聯想到投入龐大資源卻成為蚊子館、煙火式活動,大多與在地連結脫鉤。

 

此外,我很喜歡的部分就是將BEAM理論應用在「每個人的文化實踐」,雖說文化既廣且深,卻是緊密滲透在我們生活、生命之中,我們是否能更有意識地去參與、創造呢?茹先生提出了BEAM應用在個人實踐的提問:

 

一、B:我的信念價值是什麼?

二、E:我的工作是否回應人們的基本需求?

三、A:我有在創造嗎?

四、M:我是否有保存記憶?

城市如何文化2.jpg

我忍不住大膽的想,若人人都能成為(廣義的)文化人,具有獨立的思考、品味、風格,為群體貢獻意義、保存記憶,這不就是有蓬勃活力的社會嗎?如此說來文化動能不就是驅動人類進步的動能嗎?BEAM理論有許多值得深入討論及廣泛應用之處,也能激起許多有趣的討論,我很期待翻完書後帶給自己的化學變化。

城市如何文化.jpg

PS.1今天也很高興與有河書店店長、中華書局(香港)的朋友聊天,聊起前長官和同事,曾經有緣在人文司駐足過,看著長官和同事為書店及出版的業務勞碌奔波,很幸運能當面交流,聽聽業者的觀點和想法,非常珍貴。

 

還有覺得有河書店是間溫馨的書店,歡迎來這裡買《城市如何文化》,書量不多,所以我多買了幾本打算送給關心文化議題的朋友。

 

PS.2 今天分享會用港式奶茶舉了例子,讓我好嘴饞,今天一邊寫這篇心得,一邊喝去年香港朋友送我的港奶茶包。若說最懷念什麼香港美食,就是奶茶了。

 

 

 

 

 

城市如何文化4.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鈍鸚 的頭像
    小鈍鸚

    飛天小笨鯨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