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學習粗淺的藝術知識時,才發現藝術欣賞並不艱澀,只要掌握方法便趣味無窮。大學很喜歡中國繪畫史這門選修,當時老師循循善誘的溫雅和凝視畫作熱情的眼神至今印象深刻。坦白說,以前看水墨畫,雖然挺喜歡那種自己也說不出緣由的味道,但實在不知該從何欣賞起,總感覺畫中的山挺不像現實中的山,而且每張畫感覺都十分相似。曾經某日到陽明山出遊時,面對淡霧圍攏,綠樹簇擁向上的山體,心中頓然湧起「這山還真像水墨畫啊!」的感受。
後來才知道,原來水墨畫的山不是寫實的山,而是描繪山的精神,難怪我觀看陽明山時有此聯想。更正確的說,水墨畫應是畫家自身體悟山之情狀,只是看到真實風景,豁然與畫家觀察相通。這或許是欣賞傳統畫作的趣味吧? 與畫對談,甚而與自然、畫家、自我對話。
宋代以降的文人畫從寫實走向寫意,重視墨趣,統合詩書畫的藝術追求。也就是畫風景更強調風景的精神,無論山、樹、石、水皆如此。文人更喜歡追求抽象的意義,因此並非將景色如照片般完完整整的重現在畫紙上,而是將作者觀察山水的感受和體悟,以圖畫表達,甚至還寄寓了畫家的思想和情感,這點和詩的比喻、象徵和抒情、言志不謀而合。墨的濃淡、乾、溼、蒼、渾,線條的粗、細、銳、圓、勁、柔,筆的描、點、抖、皴、染正與書法的線條美感相呼應。文人水墨常見剝除色彩,這是使觀賞者更易進入抽象精神世界,欣賞畫布局、位置和筆墨變化,烘托的氣韻意象,無處不直指畫家內心。
畫其實是文人主觀的山水人文天地,真正要了解他在想什麼確實很困難,因為在賞畫的同時,我們也投射自己的主觀,如果兩個不同時空的內心,能有靈犀相通的時刻,那真是奇妙的緣分呢!猜想這是否為文人渴望知音的暗語? 乍看百年來皆是畫山畫水的印象,都是畫家獨特自我的表現,細細品賞,差異真大哩!所以,我感覺文人畫是非常感性的藝術,實在無法不抱情感欣賞。
郭熙<早春圖>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K2A000053
馬遠<雪灘雙鷺>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K2A000113
夏圭<溪山清遠>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C2A000009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K2A001016
趙孟頫 <鵲華秋色>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K2A001011
倪瓚<容膝齋圖>
http://www.npm.gov.tw/masterpiece/enlargement.jsp?pic=K2A00029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