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聽從朋友的口碑推薦,甚感好奇地拉了友人一同進戲院。還記得落幕輕柔的歌聲隨工作人員名單緩緩升起,觀眾沒有趕著離去的焦躁,如夢初醒似的,安安靜靜待在位子上。散場走出戲院時,眼角還微微濕潤,嘴角卻不自覺輕輕揚起,抑不住那股想和同伴分享的雀躍,急切翻找著曾經行走過卻拋諸腦後的痕跡。

《幸福路上》用不很一般的方式講述了個平凡的故事。沒有高潮跌宕的劇情,沒有華麗鮮明的角色,更像是個人生命經驗的自我回顧與梳理,而正因那乍看的平凡令人感到如此親切,反而意外地引發內心共鳴。我們以為的平凡其實並非如此不稀奇。在孜孜不倦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不免磕磕絆絆,費盡千辛萬苦追求到的也未見得想像中那麼閃亮美好。然而,正因為有黑夜中有點點熒光,才能成就燦爛星空。無論是對個人自身而言或是個人於群體之間的關係恐怕亦是如此吧!

在觀看《幸福路上》時,心中泛起莫名鄉愁,不到2個小時的電影,翻開了台灣近數十年來的歷史變遷,從重大的政治社會事件到流行文化的集體記憶。我特別喜歡本片以女性(女孩/少女/女人)為主的詮釋視角,那是過去在討論類似議題所忽略欠缺的,伴隨著社會劇烈變遷,女性的角色也有所轉變,被寄予過去男性角色的社會期待,如接受高等教育、投入職場、追求功名以改變家庭社經地位,同時又未能從過去相夫教子的框架中解脫,婚姻與生育仍是衡量女人價值的標準。

《幸福路上》不迴避談論政治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這也是過去女性視角且非以政治為主題的故事較為少見的。電影除了帶出了台灣戒嚴時期的動輒得咎、解嚴時期社會運動蓬勃到政黨輪替的歷史背景,也反映出了兩代間對於社會參與認知的代溝,上一代享用著社會改革的福利同時,卻將衝撞體制的改革者視為社會的亂源。

        當然《幸福路上》所刻劃的親子感情流動也是令人動容之處,台灣的紛亂焦躁的氛圍與父母感情的不和睦,讓主角出走追隨表哥踏上了追求美國夢的路途,雖如願的成家立業,但內心仍感到猶疑匱乏。直到因祖母過世的契機回鄉時,發現了小時印象中強大的雙親變得如此年邁無力,在台灣默默支持追求幸福的女兒時,不僅是經濟上,心理上也出了些毛病。最後,主角選擇了回到「幸福路上」,一語雙關。幸福是什麼?不見得是光鮮亮麗受旁人欽羨的,或許就在未正眼看待的身邊,存乎你我心中:「妳相信是什麼,妳的人生就是什麼。

        此外,《幸福路上》不僅是懷舊情懷的電影,更帶有許多值得咀嚼的隱及諷刺,再加上透過主角豐富的想像力,諸如小甜甜或瓊瑤式的公主王子、乘著公雞飛上天的阿嬤、禁止讀書王國的王子、在教室中被填鴨爭食的鴿子、心懷改變世界的小小超人等,讓整個故事添上生動而奇幻的意趣。

        最後分享一句被電影打動的台詞「不一樣就是力量!」,追求認同是人的本能,但認同不代表一味模仿或是盲從旁人的意見,唯有肯定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才能發揮出令人折服的力量。這句話的啟示恐怕不侷限於自我,更是自身文化的省思。《幸福路上》便是給人這樣的感受,那是只誕生於這片土地的故事,既有溫暖感性的人情味,又不失批判自我嘲諷,雖然並非完美無暇也不是那麼亮麗耀眼,但有觸動內心那份柔軟的魔力。

 

 

台灣動畫幸福路上 奪下東京動畫大獎最佳長片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3125006-1.aspx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