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了好心同事的光,而有機會參加2015臺北金馬影展觀賞《我們這樣拍電影》,這部電影參與了文化部的光點計畫,也是應韓國影展所邀,才促成了這部回顧2000年至2015年臺灣電影變遷的紀錄片。 

看完電影後,心情很是激動,腦海往事聯翩。憶起大學時期與朋友合作以政治經濟的視角回顧臺灣電影,雖然區區學生的學期報告,除了文獻回顧,還很努力深度訪談了該領域各種行為者,包括片商、前新聞局長、電影資料館館長及教授等。撇除打到令人發狂的逐字稿(將近7萬字),能傾聽電影界不同視角的聲音和故事,實在是非常享受而難忘的過程。而碩士論文則轉以觀眾為出發,以電影《賽德克.巴萊》為案例探討媒體(電影)與認同的互動關係,回首過去不禁為自己的大膽魯莽捏把冷汗,縱使生澀且難免疏漏的作品,卻都出自熱切誠懇探求之心。而這些學習過程也影響了往後的人生興趣志向,所以說臺灣電影走入自己生命應該不為過吧!也或許如此才深為《我們這樣拍電影》感動。

                 紀錄片一大特色便是選擇特定觀點描寫、記錄特定現實。這特定觀點就像是梳理龐雜的素材的量尺,告訴觀眾如何詮釋理解「歷史事實」。導演蕭菊貞在本片首映後對談,明白指出《我們這樣拍電影》的背景脈絡和提問:臺灣電影由盛而衰,更在2000年後歷經最谷底的時期,曾經有人說出「臺灣電影已死」,但事實上即使是環境艱困,臺灣的電影人不謀而合地持續耕耘,即使是涓涓細流也欲使之綿長不絕。「究竟是什麼推動臺灣電影工作人員願意超越利潤,如此燃燒生命熱情?」。

而電影兼具藝術與商業的性質,而導演認為臺灣的電影人無論是走風格電影或商業電影,皆懷抱著的文化使命感,甚是可以說臺灣的電影人都帶有人文情懷,似乎成為臺灣電影獨特的風景。

               上述現象可能與臺灣電影歷史不得不談的臺灣電影新浪潮相關,當時一批具理想性的電影工作者帶領,使題材回歸現實社會生活,開創創新獨特的風格,開啟了臺灣電影的新風貌。本片導演原本想刻側重臺灣新電影後的下一世代,沒想到無論新舊世代的導演不約而同地提及新電影對自身創作的影響,不拘泥於形式更是精神的傳承,以電影呈現對大眾現實生活和共同記憶的關懷,彷彿緊密鑲嵌於電影人血液基因深處。

當代的臺灣電影處境艱辛,卻在類型上走向多元蓬勃的面貌,各種題材都充滿可能性。然而,乍看近年國片景氣復甦,背後卻不少令人憂心之處,包含產業結構不穩,尤其是支撐整體產業的商業電影各方面皆有待成熟,又或是擔憂本土電影被化約成特定刻板印象,如豬哥亮近年演出的電影票房亮眼,他獨特的表演形式,深受特定族群歡迎,也代表了某種本土文化的面向,但本土電影卻不能僅有豬哥亮類型的電影,而應有更多樣性的內涵。

有意思的是,《我們這樣拍電影》專注於電影創作者的角度,恰好和自己過去摸索臺灣電影的視角相互對照,不止低調處理政治經濟因素,也暫不討論觀眾議題,例如這15年來臺灣電影的衰退,其實和國家政策取捨有關,而2008年臺灣電影復興的轉捩點如以《海角七號》為代表跌破眼鏡的票房奇蹟,也反映臺灣觀眾對與自身生活親近故事的渴望。相較下,此片揭開不為人知的幕後心聲,率直地呈現電影人投身其中的心路歷程,導演發現這些電影人熱血的動力背後所發現的共同點變是對土地的情感,藝文電影也好,商業電影也好,他們不約而同與土地連結,想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故事。 

私以為要深入了解臺灣文化「認同」是不可或缺的,臺灣從族群、地域到國家等層疊交錯,乍看相安無事的穩定卻隱藏互斥混亂,種種矛盾也搔動著敏感而脆弱的神經,似乎只能點到為止,而無法刨根究底。在數百年來幾乎以民族國家為基礎的國際社會,現今臺灣仍這般費勁掙扎並整合認同的過程也算獨一無二的景象吧!回到臺灣電影發展歷程,認同議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這樣拍電影》也描繪不同意識形態如何侷限藝術發展自由。如與中國合拍電影或引入中資,不免引起負面揣測質疑,或如電影《潛規則》以幽默的手法諷刺為臺灣電影進入中國市場不得不服膺箝制自由的審查限制。更別談赴外國參展最常遭遇的國籍名稱爭議等。

每每想到我們還在為「我是誰?」、「我們是誰?」徬徨煩惱,彼此爭鬧喧嘩,總是興起無限傷感。但也會想起當初做研究翻找原住民認同文獻時,曾看到原住民如夾縫中建構認同的艱難處境,正是其文化開出獨特而燦美花朵的養分。同樣地,這或許也是激發臺灣電影人持續自我觀照、探掘並開拓豐富迷人文化內涵的潛在動能吧!

製片表示近期內不考慮讓《我們這樣拍電影》上映,將更傾向讓這部紀錄片成為學校的教材,讓更年輕一代認識臺灣電影,並讓電影走入臺灣人的文化生活,內心雖然覺得這部好片無法問世似乎有些可惜,但向年輕扎根或許是更迫切的工作,相信透過持續文化灑種,未來能迎接美麗豐盈的收穫。

 

臺灣電影不死!

 

參考及延伸資料

走過幽谷:蕭菊貞《我們這樣拍電影》記錄國片復興坎坷史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513

臺灣電影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7%81%A3%E9%9B%BB%E5%BD%B1

臺灣電影新浪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6%96%B0%E6%B5%AA%E6%BD%AE%E9%9B%BB%E5%BD%B1

《我們這樣拍電影》簡介

http://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detail/1366?search_year=2015

《白鴿計畫─台灣新電影20年回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GkhjSrboE

《潛規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5emtHH0-Q

臺灣電影統計

http://www.taiwancinema.com/ct_131_265

10+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0%2B10

《台灣原住民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上)》

臺灣電影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70年代至2009年)—從行為者角度觀察,2009

Seediq Bale’s Role in Transforming Aboriginal Identity and Identification, 2012

白鴿計畫─台灣新電影20年回顧

arrow
arrow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