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有關於崑曲教育家周雪雯老師的傳習錄紀錄了崑曲師承、校園生活、創作新編、教學理念以及回憶感懷。當我捧起書本,讓文字領我暫借周雪雯老師的眼來一窺崑曲迷人世界,真是令人享受的過程。數十年投身崑曲的經驗體察、教學心得,對後人而言是極為寶貴的文化資產,字裡行間亦能感受敦厚謙虛及善良溫暖。不僅是針對涉略戲曲之人、對於教育藝文感興趣的朋友,在看完此書後也能有所收穫。
讀書時,有好幾處讓我感到觸動的段落。像是引用了歌曲「小草」來比擬教育工作的心境:「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從不寂寞,從不煩惱,你看我的夥伴遍及天涯海角……。」,「小草有飲水思源、知恩圖報的美德,它的精神、胸懷,它的境界是如此寬廣而坦蕩,小草何嘗去攀比?它不爭奪名利,也不炫耀自己,它不自卑也不棄能,始終平靜而歡快,把濃濃的綠意和清涼供給大家。」她表示無論幕前幕後,當演員或作老師,都是為傳播推廣崑曲而努力。這些話語彷彿一道暖流注入心底,我們總容易注視聚光燈下告處的人們,卻忽視了背後每一分的耕耘付出皆有著不容或缺的份量。
在讀崑曲藝術的傳承創新部分,如《焚香記》、《思凡》、《遊園驚夢》、《玉簪記》、《昭君出塞》、《尋夢》、《楊妃夢》、《蔡文姬》等劇目,讓讀者能認識戲曲舞台背後的角色表演塑造是如此細膩豐富。以《牡丹亭》的《遊園》為例,難度甚高,必須在空無一物的舞台,靠表演「寫景」,寫景同時還須「寓情」,情怯是內斂不外放,欲語還「羞」的。如何在舞台表現這種「內秀」氣質,整齣戲滿溢傷春情感,老師特別提醒「內心一定要有物、要有情」。又如新編崑曲《蔡文姬》的〈胡笳訴怨〉,女主角為生長在書香門第的才女,具有儒雅書卷氣,舉止端莊大方,氣質高雅。結局的〈胡笳訴怨〉為其歷經戰爭、淪落異鄉又夫離子散,坎坷一生的寫照。這場自我表白的感情戲雜揉了人生五味,演員要用正旦的運腔、氣口、節奏來唱,時而高亢、激情、時而低回沉墜,如泣如訴。水袖身段不宜太多,須配合人物情感起伏表現……。
即使我們並非相關領域人員,能看到幕後如何精益求精地捏塑更好的戲劇表演,對於素人觀眾的我而,可說是滿足對幕後過程的好奇心,也才認識到編排工作的重責大任,一方面要能保留傳統精華,又須與時俱進,對於劇情人物的深刻理解及深厚藝術專業與人文涵養。這經年累月的淬鍊及擁抱創新的思維,真讓人感到由衷佩服。
教育理念方面,「普遍培養,重點拔尖」及扎實的基本功是周雪雯老師極為重視的。特別喜歡她對各種學生潛質的耐心以及對於不同角色價值的同等重視。不偏重天分高的學生,重點是提升整體的實力水平,並且對於被忽視的學生中找到其優勢加以開發。
最後一章節是紀錄感懷的點滴,乍看樸實的互動,像是台灣友人學生為其招待、過年、慶生,甚至慶祝金婚的驚喜種種充滿溫情的記憶,卻似乎也為他們跨越世代、地域的真摯情誼所感動。我想這或許是因為追求善良奉獻的人,不見得會尋得盛名厚利,卻能換得發自內心的情誼與尊敬吧!
在讀此書時不免會回想起高中時,也曾做了場有關崑曲熱烈的青春夢,當時一股衝動報名了推廣班,有幸的是周雪雯老師正巧為課堂老師,引領我們這群初學者踏入崑曲繁美的花園,所以說自己被周老師啟蒙了也不為過吧。當時的記憶與此書描寫老師的教育觀與耐心熱忱不謀而合。記得幾堂課的時間就只是唱<尋夢>「懶畫眉」的第一句唱詞,工尺譜也在她的課堂習得的,可見對基本功的重視,面對業餘的初學者,也未有絲毫怠慢馬虎。
還記得某次,老師讓大家單獨唱一句,聽聽大家的學習狀況,而生性內向害羞的我,即使每次課後總不斷反覆練習,忘情於崑曲的美麗樂音中,但平時在課堂上就像是個安靜沉默的角落生物在眾學員的歌聲中魚目混珠,突然要獨唱真是讓我嚇得心驚膽跳,勉力唱出微弱不成調的聲響後,真是羞愧到抬不起頭來,想說老師肯定覺得糟透了。抬眼卻見老師未露絲毫輕視嘲笑,反而正色指導該如何幫助我找到音準。
雖然自己不過是偶然有幸被其潤澤的無名小草,但曾經的美善卻長久留在了心中,讓人嚮往感佩。這本書傳承的知性與德性,莫不是也種下了美善的種子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