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33070_10212639278731719_3632912329433153536_n.jpg

如果說現在做這份工作的契機是因為魏德聖的電影也不為過吧!碩士論文以《賽德克巴萊》為題,當時的想法很單純,因為看了這部電影相當感動,也從未看過以原住民為主題的台灣電影能引起廣泛流行熱潮,不禁產生許多好奇,以此為例探究了媒體與原住民認同、台灣文化認同的互動關係。

想來這樣的題目太天真,難怪研究途中挫折重重,但過程卻給了我寶貴的啟發,至今難忘。翻開文獻,才發現自己對台灣的歷史文化如此陌生,有著那麼豐富迷人的故事,還待更多發掘分享。而在跟不同族裔訪談更是難得的經驗,媒體如何傳播、觀眾如何詮釋皆與社會脈絡及背後權力關係息息相關。原住民的觀眾對電影的視角是比較審慎且具批判性的,尤其會擔憂電影造成對原住民的負面刻板印象,而電影中呈現抗暴、反壓迫的精神,在主流族群中及其他族群也會有不同的解讀。而這些解讀深受自身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影響,所以非常珍惜能有機會聽到不同的觀點,也能稍稍猜想導演承受的壓力。從外人的角度嘗試用原住民觀點說一個複雜而嚴肅的歷史,何況賽德克族在這段歷史中的角色與觀點不盡相同,以說電影故事的角度實難面面俱到。

70677658_10212639276571665_4618230951586037760_o.jpg

然而,能無畏地講一個想講的故事,大膽讓它發生/發聲,引發對這些議題得關注及更多元細膩的討論,更覺得是其中價值所在,深深佩服勇氣與韌性。《賽德克巴萊》的創舉已經足夠吃驚,導演在講座中分享了更大夢想《台灣三部曲》,想透過電影打造認識台灣歷史文化的永續基地,呈現曾經在台灣土地上原住民、荷蘭人、漢人的三種史觀。在惡劣的條件下更勇於跳脫框架作夢、一步一腳印實踐,對自己土地文化不懈的熱愛,這大概就是導演想傳遞大家的吧。

70772807_10212639276651667_288547752760049664_o.jpg

星期六參加了康雅筑的印度織物旅程分享會,覺得印度精美的織品及器具更感興趣。之後還聽了場充滿靈性的印度吟唱,最後一首邀請觀受起舞,大家隨著音樂自然搖擺的模樣真是美好。演講會後與雅筑聊天,聽她講起周遊世界的發現,眼睛洋溢起光彩,像是北歐也有口簧琴,這類型的樂器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文化。又或是10月也會在六廠演出《泥毯》的源起,泰國藝術駐村回歸自然的靈感,在土耳其展演時以土耳其地毯的紋樣創作,在英國曼徹斯特則呼應當地紡織業歷史使用當地媒材創作,而到香港的創作,也將會融入香港元素。雅筑講起英國、印度紡織的歷史故事,以及香港和台灣紡織業相似的發展,背後都有全球化相牽連的因素,透過她世界旅程的探掘,彷彿也編織出一道世界地圖,我笑說:「台灣也在其中呢」。

很感謝能有這樣際遇,讓自己也能懷著想更認識台灣文化的心願前行,看著它擁抱世界文化的養分,不斷連結流動而更添豐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