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參觀了在Cabinet of Stories的《生死牆》展覽。走進展間布置成女主角的房間,房間內的物件皆是故事的一部分,觀眾既透過展覽在讀故事又是故事中的一部分被閱讀著。房間牆上的鏡子可以辨識出訪客人的臉映射出圖樣,坐在書桌前觀看筆電時,由於太專注看電腦上的文字,經旁人提醒才驚覺自己的臉不知不覺也成為牆上眾多人物投影的一部分。而這些彷彿是真人的照片是AI生成的臉孔。用主角的視角來看故事,也成為被觀看的一部。
觀眾可以自由地坐在房間的椅子、窩在角落翻開四本故事書,打開書本的那一刻,房間的音樂隨之改變,恰巧我看展時也有其他觀眾在翻閱其他故事,音樂的疊加渲染又產生了不同的氛圍與效果。
我很喜歡Project Room 實驗 L 場《生死牆》「因為在生與死之間,就是生活。」的構思,透過故事中台灣、香港或男或女的人物,既看見了個人生活的抉擇反映也看見時代是如何牽動個人的生活:社會事件、科技影響、疫情肆虐等,相信在閱讀時會非常有既視感,撩動各種想像。作者犀利帶黑色幽默的筆觸,在戳破一個個「幻想」後回歸到現實。對我而言「幻滅」正是我今年深刻的感受。
觀眾也可以端詳房間內的書本、報章雜誌、物品,拼湊蛛絲馬跡, 很訝異每一處細節的巧思,包含非常有台灣味的小飾品、台灣燈節月曆、有關張雨生的書籍、風獅爺公仔、從都蘭寄給主角的寫滿字的明信片,甚至打開抽屜都不隨便,彷彿真的在現實中某位認識文青友人的房間。《生死牆》讓我更深刻感受到超媒體說故事的可能性,虛實交錯編織出更生動的故事。
回到上週開幕的「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0:後實錄」。非常喜歡這次的主題「真相追尋」,並推薦讀一讀策展論。本次展出英國當代藝術大獎特納獎(Turner Prize)獲獎者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事實之全部》(THE WHOLE TRUTH,2012)運用「回聲技術」幫助證人恢復監獄的部份記憶,還原並繪製出監獄的原型與細節,開拓了追蹤與找尋真相的可能性。《三重追蹤》(TRIPLE-CHASER,2020)為法證建築(英國)和 PRAXIS FILMS(美國)結合建築、科學鑑證、藝術領域追查暴力犯罪以及侵犯人權行為,本件作品是團隊受惠特尼雙年展2019的委託去分析有關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董事會副主席沃倫・坎德斯所持有的沙法利蘭集團所製造的催淚瓦斯使用的情況。《玻璃房間:
錯誤信息版》(THE GLASS ROOM (MISINFORMATION EDITION),2020) ,藝術團隊「戰略技術」(Tactical Tech)探討當對社群媒體流傳訊息依賴度逐漸加深,使得資訊真假更難辨別,這件作品幫助我們去認識假資訊並透過「了解」社群媒體運作模式與媒體策略,提升個人分析能力。
批判藝術組合 (CAE)(美國)《環境分流:一個關於民主與死亡政治的實驗》(ENVIRONMENTAL TRIAGE: AN EXPERIMENT IN DEMOCRACY AND NECROPOLITICS,2020) 從「分流」這個概念出發,談在大型傷害事件中的生死優先順序命題,這個作品與切身水資源相關,引領思考公共水利與生態正義的利益分配與優先順序。由於家人的工作與水利相關,忍不住分享作品照片,好奇他的觀點。
接著轉進台灣數位媒體藝術家陶亞倫《徘徊的幽靈No.5》及《數位威權》虛擬實境作品的展間。「現實是當你停止相信它以後,它卻依然存在,它是獨立存於你的思維之外」,探討科技創造虛擬的身體與實體機器創造出新的知覺系統,我們網如「幽靈」飄盪,透過「隱身」的不在場,對於「在場」進行部署與控制,無所躲避,無處不在。
展覽尾端是觸動情緒的《福島散步》(A WALK IN FUKUSHIMA,2015-2017),《逆風而行》是透過國際策展人及藝術家發起發生在日本福島核事件禁區之內的項目,取自輻射的特性,存在但不被看見。我們戴上了當地居民製作有著地方特色的頭盔,走進了禁區的展覽,遊走當地居民發生過的事件。這件作品反映了百姓對於資訊權威的無力與無奈。
展覽最後以魯迅名言作結:「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感性地鼓勵大家繼續前進。
我看完展覽後心情頗為激動,《後實錄》(Sharp Chronicles)「編年史大事紀,人類在面對世界命題下的一步一艱辛應該如何被存取記認?」。從藝術、科技、社會、政治、環境,呈現了在我們所處時代的脈動及迎面的困境,透過提問、思辨與實驗,嘗試摸索不一樣的可能,凝聚向善前行的勇氣。這也是當代藝術與科技藝術充滿魅力之處。
主展展期至11月8日(香港大會堂)。
實驗 L 場《生死牆》至11月15日(Cabinet of Stories)。
[補充]記得今年1月7日和Joel和阿俊在光華辦公室向我們分享今年Microwave的有關調查真相的主題,光華全體都感到非常有意思,也感謝負責本次專案的珍琳推薦了甫獲陶亞倫老師,讓我們有機會一窺其久聞大名的VR作品。
《生死牆》是台港合作的全新項目,由鄺佳玲 (筆名 鄺霏飛)撰寫故事,集結影像工作者吳仲倫、跨媒體藝術家方序中、聲音藝術家趙浩權、創意媒體藝術家林志輝及電影美術指導蔡慧妍集體創作。
在年中看見Joel分享熱騰騰的文稿,10月初看了主角的照片,覺得很有意思,在親身體驗後,更經驗超媒體說故事的變化性與趣味性。希望這台港精彩的作品也能有機會巡迴到各地產生更多火花。
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0:後實錄
http://www.microwavefest.net/fes.../CuratorialStatement.html
生死牆
http://www.microwavefest.net/.../ProjectRoom_wu_chun_lun...
「真相」到底有幾多%是真?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1105-microwave/
Turner prize awarded four ways after artists' plea to judg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turner-prize-2019...
談當代藝術的價值─2019惠特尼雙年展
https://www.kaiak.tw/whitney-biennial/
化身幽靈!進入一場虛擬實境與藝術相乘的超感體驗 陶亞倫今年度最新VR力作個展-「無處不在的幽靈」
https://artemperor.tw/focus/3470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