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香港第一年承辦的國光劇團及香港交響樂團的「交響樂 × 京劇《快雪時晴》」節目,絕對是香港日子裡難忘的工作之一,恐怕以後也很難再碰到那麼特殊的大型專案了吧!

 

國光劇團與國家交響樂團(NSO)聯合製作演出新編大戲《快雪時晴》2007年於兩廳院首演即備受好評。十年後為慶祝兩廳院三十周年重新搬演,再次受到矚目。隔一年在香港的台灣月便成為本劇首次在海外搬演的契機。

 

這大概也是目前工作生涯中最貼近劇場人的一次,從前在公部門文化行政的角色較專注於政策執行、輔助督導民間團隊,如有計畫推行也通常委辦專業人士去執行。因此對於民間藝術團隊實際上如何製作、場地、演出、公關、行銷、票房可說是相對陌生許多的。

由於是透過台灣月首次在香港演出,在香港僅有一個場地符合製作規格,又涉及了台港重量級藝術家與團隊的合作,種種因素下最後是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也就是除了原本公部門的簽約、管理、接待等行政作業,還得跳下去協調張羅大小事務,感受到劇場行政多工的辛勞,進入了手忙腳亂的高壓生活。

 

這個專案光是各方連繫的窗口就高達數十人,高出其他專案許多。比如台灣方面:國光劇團就對上了負責劇務、行銷、後台、票務至少四五個窗口,聯繫指揮、台北愛樂合唱團、設計師;香港方面:香港管弦樂團的行政總監溝通合約、行銷與樂團部門聯繫宣傳和排練、香港文化中心負責大劇院前台、票務、後台、城市售票網各又是不同對口,還有香港的舞台技術團隊、劇院大型橫幅製作、還有各式宣傳籌備、推票請託、簽證申請等。這上百人的大型製作,花了一週裝台,香港的技術團隊就找了近三十人,連他們都很少見組織那麼多人的技術團隊,得特別去找人來幫忙。

 

最可怕的是,並當時手邊並不只專責《快雪時晴》,還有其他六個專案在並進,而且都是新接觸的業務內容,專案執行本就時有突發狀況,所以常常處在抱頭慌亂的狀態。好在當時主任包容、前輩同事、香港幫手適時伸出援手,不僅是出力相助,更給予不少經驗指點,每當備感無力時又能再振作起來。

 

也是透過這次專案的經驗,深切感受到民間團隊所謂的票房壓力,雖說這齣戲是推廣目的大於賺錢,但為免破壞市場機制,好位置的票價還特意訂得高一些以維持節目高度。要在對普遍京劇不甚感興趣的香港社會推票,且是在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兩天的2,000個座位,真的非常困難。

 

從開始售票後幾乎天天盯著票房焦慮,不知道如何回應各方對票房進度的關切。經費有限下也不可能做華麗盛大的宣傳,除了記者會、採訪、廣告、宣傳片、傳單,只能絞盡腦汁發揮創意充當狂發文小編,後來還拿出手機,拜託《快雪時晴》的大明星跟觀眾互動說幾句話。唐文華及簡文彬老師都很親切,僅使是用這樣陽春的方式也欣然接受,還記得簡文彬老師的影片是在指揮排練完後被我揪住拜託在文化中心的星巴克所拍的。

 

在絕望的時候卻也發生不少柳暗花明的幸運,像是廣告商幫忙洽詢到能在機場快捷免費撥放30秒短片,然後又趕緊請託宣傳片的導演趕工製作。巧得是這段影片還被本戲的作曲家鍾耀光老師來港參與演出搭機場快捷時看到。當然,國光劇團也大力參與對校園和民間團體的在地推票,香港管弦樂團及友好的香港單位也幫了許多忙。最後票房高達九成,有朋友看了表示對京劇大大改觀,對故事的深意頗有共鳴,算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初次外派便被交付了統籌協調台港合作旗艦製作的海外演出,不過是一個小小公務員,卻在劇場四處亂竄,為大家解決各式雜務難題。每每回想起這段歷程,都有種不知道自己怎麼撐過的?能圓滿是因為眾人努力,也因冥冥中許多貴人相幫。

 

這個專案也有許多值得再檢討思考之處,雖然個人對劇場有高度興趣,但還是覺得這樣的人力安排太過吃緊也不那樣合適。畢竟術業有專攻,由公務員來統籌這一切畢竟不是專業,也讓小小承辦人承擔了太多超出本職的責任與風險。只能說後來運氣不錯順利過關。

由於這段經歷在公務生涯中太特別了,讓我從實務的操作中些許體會到劇場甘苦。唐文華老師還因為這次演出高難度動作而腦震盪,強撐著演完第二場,回台灣後馬上就醫。觀眾欣賞精彩的演出其實幕前幕後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看似亮麗的成果,中間過程經歷無數波折,也對劇場人更加由衷感佩。

在香港的時光…快雪時晴

說來有緣,自己學生時代曾經看過2007年的《快雪時晴》,沒想到在香港能再次相遇,還能以幕後的身分參與,也可以說滿足了小粉絲的好奇心。而且,也因為這次的演出,締結了往後在香港的其他緣分呢。

在香港的時光…快雪時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