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成績單了,心情有點複雜…,和自己評估的差異好大。感到考試固然有努力、實力等因素,但是深深覺得運氣還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儘管有若干客觀依據,總覺得考官的主觀因素還是很強,記得大學時曾擔任閱卷考官的老師說,其實很多時候改那一分兩分根本沒有甚麼差別,而上榜與否常常就在零點幾分的些微差距,所以能考上真的是祖上積陰德…,對我來說,真算是這麼回事吧!
本科念公共行政,按理應該選擇一般行政,但是自己對於文化工作及公共事務有很大的熱忱,即便一竅不通,還是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後來才發現原來政府有文化行政這樣的選擇,便反省自己過去為什麼總要迴避國考這條選擇呢?因而決定讓自己試看看。個人的想法是,無論有沒有考上、在體制內或外,自己還是想做和文化相關的工作(特別是能和台灣文化連結的),所以走上文化行政的國考之路,也是當作學習有關的知識,增長見聞。
由於每一科都是新科目,所以在念的時候覺得很開心,知道好多過去不知道的事,特別是藝術和人類學,以前完全不懂後者是什麼東西,讀了才發現人類學在思考文化議題真是不可或缺的;而讀文學和文資等,也讓我認識了好多作家和古蹟,真的是場美好人文的體驗。
然而,再怎麼美好的人文學習碰上了考試,還是令人頭疼的,尤其對一個從小被考試轟炸,極端厭惡考試的人而言。從八九月開始準備全然陌生的考試,所以原本想說先從地特四等下手,後來又發現三等有開缺,轉而準備三等,也打亂了念書計畫,突然變得很緊張,看到網路上列出的長排書單又或是勸退文,常常被嚇的膽戰驚心,加上一開始試讀,光讀一本書不做筆記就要花三天,念完後馬上忘記,感到非常恐慌,所以決定採取比較取巧的辦法,大抵是為應急準備考試,不是做學問,蠻心虛的。
就算念的書再怎麼有趣,準備考試真的是很苦悶的過程,要面對不確定感以及巨大的壓力,每次只要看到別人辛苦心得都會覺得想哭,看到錄取率及勸退文也覺得好害怕,可是…,「我就是只想做文化相關的事呀!」、「一點點也好,能為台灣文化做一些事…什麼樣的事都願意做呀!」總是很蠢地這麼自言自語
即使國考的旅程暫告一段落,但是知道自己還有太多太多要學習的,還是要更加油更努力!!
剛考完時整理了準備歷程,原本有點自豪猜中了幾題和剛好考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像是原住民文化、廟宇、台灣電影、文創、新媒體藝術、阿拉伯、西方政治(啟蒙思想),但是看到成績,出乎意料發現自己拿手的反而分數比較低,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準備方法有沒有參考價值? 如果不嫌棄的話,希望能有一點點幫助。
最後,還是很感激媽祖、文昌君的保佑和家人朋友的支持。
101地特成績
國文: 58
法英: 64
本國文學: 54
藝術概論: 81
文化政策: 59
世界文化史: 77
文化人類學: 88
文化資產概論: 70
平均:69.4
----------------------
*準備過程
1.分析考古題,自己編寫教材和講義
a自己整理回答歷年題目(書籍、文獻、網路、自己的想法)。一開始不太會寫時,參考了補習班答案(TKB),但沒有照本宣科,因為有些答案不是很好,還需要透過找資料驗證、消化出自己的講義和答案,並以自己的語言重新整理。
b整理答題時稍微舉一反三,把可能相關的概念一併整理。如考文化相對論就一起整理我族中心論、考民族誌就把跨文化研究法和調查法共同釐清、考清代小說就順便整理魏晉-唐-宋的小說發展以此類推。
EX:地理大發現-哥倫布交換-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民族自決運動-文化帝國主義-後殖民。或工業革命-古典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共產革命-冷戰-全球化和資本化-後馬克思和文化批判/公民論述。
c依歷年按各科整理成冊,考前一個半月將各科考古題答案和重點觀念依主題濃縮成考前一週容易記憶之筆記。舉藝術概論分類主題為例:中國美術(先秦~清、謝赫和荊浩之畫論)、台灣美術(日治-50s-60s-70s-當代之美術館時代、後現代、渡海三家、台展三少年)、西洋美術(除了古希臘、巴洛克等較重要概念外,以近一百年之藝術派別為主如印象派、點描派、後印象、野獸派、立體主義、達達、包浩斯)、當代與新媒體、美術館、雕塑、建築、音樂、戲劇。
2.猜題
a重複性高之考題。
b重要議題應考還尚未考者。(分析完考古題後比對出題大綱還未考出來又容易出成題目者)
c縮小範圍,從當代重要議題回溯找出歷史脈絡,特別是西方的影響,如殖民主義、全球化、霸權、文明交流與衝突等。
3.準備好用案例
a橋仔頭糖廠:可用文化景觀、古蹟、古蹟再利用、古蹟博物館等概念。
b樂生療養院:文資和工程保存爭議、文化景觀、世界遺產潛力點、npo行動。
4.對照各科知識和脈絡。
如台灣鄉土運動:文學上,有鄉土文學論戰與鄉土文學的興起(王禎和、陳映真、黃春明..等)、美術上,有鄉土寫實和當代接合(洪通、朱銘)、建築上,文資保存運動興起。
*線上資料:
王志弘<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
施正鋒<原住民族的文化權>
<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
<世界遺產概論>
*好用網站
1.整體
Google關鍵字
台灣大百科
維基百科
2.藝術
全人教育百寶箱
3.文化
文化資產局網站(案例查詢、世界遺產公約介紹、台灣之世界遺產潛力點、無形和有形文化資產)
文化部網站
4.中國文學與藝術歷史
百度(通常都蠻細且有點雜,需要自己篩選)
故宮(對照畫來欣賞,比較不同風格)
*有趣影片學習管道
公視<台灣人民的歷史>~台灣史紀錄片,和高明士<台灣史>相似度約八成,幾乎濃縮台灣史的精華事件。
公視<藝文大道>~訪問最近演出重要藝術團體
台灣文學影音管~短片介紹台灣文學
<「遺忘的國度」-- 樂生療養院紀錄片>
公視<有話好說>~放鬆心情吸收時事議題的節目
*其他
1.從生活中參與傳統文化。有去自己的社區走走,看看廟宇、古蹟、文物活動。
2.參加近期文藝展覽和藝術表演,若為國外者可再思考如何作為本國展覽之借鏡。
3.關心文資和文藝時事 EX:各族群文化、土地空間、文創等議題。
4.休息亂看課外好書。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
<大崩壞>
<CCC創作集>~與中研院合作之數位典藏系列漫畫,每期主題不同和人類學頗有關連,如祭典、工藝職業歷史、宗教節日等,本身也可當做促進台灣文化的案例。
<上上籤>YinYin~廟宇文化的奇幻故事。
<1945.夏末>BARZ~台灣歷史博物館/全力出版社,一段日治末期台灣姊妹的故事,設定還挺不錯的。
*書單:
1.本國文學
<繁花盛開的文學花園>(主題式介紹中國文學)
<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
2.藝術概論
<台灣美術史綱>
陳瓊花<藝術概論>
蔣勳<藝術概論>
3.文化政策
王志弘<文化政策與文化治理>
4.文化資產
5.文化人類學
科塔克<文化人類學>
6.世界文化史
最新的高中歷史課本
<台灣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