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看電影不是那麼容易流淚的,卻在此次王童的影展中流了好幾次眼淚。無論是「台灣近代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或是《紅柿子》都讓人觸動不已。很喜歡電影中呈現的時代感,不僅是電影故事講述日治時期的底層台灣百姓、外省移民來台的歷史,電影自身80-90年代的風格與關心議題更是見證創作者所處時代的紀錄,我們看著上一輩的人講述上上一輩的故事,即使是訴說同樣的歷史,不同時代在說故事的同時也留下了當時的痕跡,而這對歷史時間感的認知是相當重要的。也讓我想起了在讀《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青柳正規)提到在漫長悠遠的時間軸對事物產生共鳴或思考,才能對未來產生感受及構想力。
- Nov 22 Sun 2020 22:30
「王童電影回顧展」《稻草人》、《香蕉天堂》、《無言的山丘》+《紅柿子》感想
- Nov 20 Fri 2020 20:00
2020台灣月舞蹈節目「新古典舞團:客風・漂鳥之歌」
台灣月舞蹈節目「新古典舞團:客風・漂鳥之歌」經過數個月的籌備,透過線上演出交流的方式與香港的大家分享。總覺得古蹟交融現代建築與綠化生態及文藝氣息濃郁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和這此的舞蹈節目傳統與當代文化的內涵不謀而合,在古色古香的麥禮賢劇場觀賞演出後,似乎有點明白為什麼會讓人有想掉淚的感受。
- Nov 11 Wed 2020 17:00
台灣漫畫聖地巡禮~《走讀台漫》
很感謝這陣子忙碌的專案終於出爐!回想到8月第二波疫情衝擊,尋思推廣交流活動的可能性,看到從櫃子上那本2年前一起帶來香港的《CCC創作集》(第20集戲夢人生),還記得第一次購買這部台灣本土漫畫誌帶來的驚喜與感動,腦中飄過是否能透過網路來跟更多人分享台灣的原創漫畫呢?
- Nov 07 Sat 2020 20:34
「台灣月✕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20:後實錄」心得與筆記
今日參觀了在Cabinet of Stories的《生死牆》展覽。走進展間布置成女主角的房間,房間內的物件皆是故事的一部分,觀眾既透過展覽在讀故事又是故事中的一部分被閱讀著。房間牆上的鏡子可以辨識出訪客人的臉映射出圖樣,坐在書桌前觀看筆電時,由於太專注看電腦上的文字,經旁人提醒才驚覺自己的臉不知不覺也成為牆上眾多人物投影的一部分。而這些彷彿是真人的照片是AI生成的臉孔。用主角的視角來看故事,也成為被觀看的一部。
- Oct 31 Sat 2020 17:50
讀《神之鄉》感想
讀完左萱老師的《神之鄉》,真是溫暖沁心的作品。畫風細膩溫婉,不時穿插漫畫特有的吐槽幽默,讀起來很舒服。故事一開始,女主角是對於自我及未來感到茫然的普通大學生,為了想更親近暗戀的男生,衝動之下選修了沒什麼人氣的鄉土文化課,因而隨男主角踏上回桃園大溪老家的旅程。在這段實地鄉鎮考察的小旅行中,男主角兒時記憶、成長與親人、朋友的情感、衝突也隨之展開,尤其是父子的暗湧的糾葛。
- Oct 25 Sun 2020 22:28
「鋼琴獨奏曖魅說書」小感
- Oct 20 Tue 2020 20:55
「台灣味職人文化學堂」PMQ小感
今天的開幕既溫馨又有趣,很開心與許久不見的朋友相見歡,謝謝特別趕來的朋友,雖說是個充滿「台灣味」的活動,卻又感受到香港朋友的人情味。
- Oct 11 Sun 2020 22:00
《為文化設計:台港文化設計展》感想
設計作為傳遞訊息與美感的媒介,符號、圖像、文字的運用,並結合印刷、手工、電子媒體,是如何詮釋「藝術文化」呢?在藝術文化的領運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與文化政策、藝術機構、藝文團體如何相輔相成?
- Oct 05 Mon 2020 23:49
文化行政的碎語
- Oct 02 Fri 2020 06:00
台灣月電車!ʕ•ᴥ•ʔ
拿月餅給Joel,搶先聽到Microwave 「生死牆」超媒體說故事的創作趣事,非常令人期待的節目,也聽了許多創作故事的方法,非常有收穫。沒想到回家的途中很幸運地搭上台灣月的電車,昨晚找了一個小時沒看到。超喜歡充滿香港特色的叮叮車,好開心啊~
- Sep 30 Wed 2020 23:57
2020台灣月|超・台灣 節目發布會 2020 Taiwan Arts Festival Programme Announcement・Ciao! Taiwan
今年過得特別艱辛,接二連三的打擊使人心力交瘁,而就在這混亂的一年迎接台灣月第十五周年,在辦公室考古歷年資料,翻閱著從前的足跡,彷彿懷抱希望揮灑汗水的情景也躍然眼前,當年播下的種子,代代接力澆灌下注入新能量,呵護繁花錦簇。在撰寫論述時,嘗試融會前人精神,希望別具紀念性的一刻莫忘前人努力,秉持初心前行。在撰寫論述時心頭不免掠過感傷,卻有更多感恩。
「台灣月」固然是一個文化藝術節,但又顯得有些特別,它並不只是異文化的風情體驗,更希望積極發揮藝術力量,捲動更深入的交流,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咀嚼反思彼此文化經驗的異同,激盪更多靈感;我們建立釋放才華的舞台,為生命記憶留下註記。我總為那無比的創造力感到驚艷,也總為美好的善意與信任感到動容。這樣的友誼怎能不珍惜呢?
- Sep 11 Fri 2020 00:44
稍稍喘息,來賞鳥:尤德觀鳥園
終於將今年台灣月手冊送印了,我很抱歉即便嘗試優化編輯校對流程,還是無數次的多方反覆溝通與速件修正。前天才告訴設計師啟巽可以完稿了,昨天看完打樣後編輯在下班前發現三處細微的英文標點符號錯誤,趕緊跟印刷店更正。然後半夜用手機看稿又發現一處英文拼寫失誤,真是心驚肉跳,只好趕快傳下跪貼圖給設計師,感謝啟巽立即更正,趁印刷店未收信前抽換檔案。鬆口氣請對方晚安、好好休息時,不到一分鐘又再次給人家傳下跪貼圖,請他協助更正英文字首大寫,並保證不再強迫症檢查了。
這一個多月來細碎得令人抱頭的工程總告一段落,即使改到最後一刻,不時半夜騷擾,設計師一句怨言都沒有,每次都是高效處理,耐心和專業讓我佩服又汗顏。現在邁出一小步都感到不容易,也更加感謝還是有許多香港與台灣的朋友願意相信這件事情的意義與價值,一路相伴無私貢獻心力與才華。
- Aug 23 Sun 2020 13:31
動物很理性
最近感到動物很理性。許多動物在育幼時百般呵護,但長大後卻不相認。比如最近鳳頭蒼鷹把小孩養大了後,會驅趕孩子,讓他們獨立。前陣子大寶(橘N2)因為受傷,被人類救治後先野放到了父母親的巢區,老鷹父母覺得困惑不知道如何是好?過兩天大寶只能拖著虛弱的身體飛過車水馬龍的道路,又被人送去救傷。昨天看了白頰黑雁的影片,小孩出生第一天就要鼓起勇氣跳下懸崖,躲避敵人的追擊,然後跟著雙親拔山涉水去找食物。雛鳥只有一半的機率能存活,那一躍而下奮力揮動小翅膀,撞上岩壁翻滾的畫面真是觸目驚心。
為什麼動物能那麼理性呢?不會捨不得嗎?看到有人會批評牠們愚蠢殘忍,但我們不能用人類的視角去評價。生存太過艱困,只能專注在當下能力所及的最佳的生存策略。這讓我想起蘇美文明因應殘酷自然環境所以發展出理性主義。那是不是感性孕育於較優渥的環境呢?人類的迷惘糾葛、愛恨嗔癡是不是種奢侈呢?又或是無謂呢?還有倫理律法是不是要建構在生存頗有餘裕的條件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