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表演藝術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還記得十二年前初遇無垢《花神祭》的驚艷,看完當下感動到立即再購買了隔日的票再進劇場。翻開當時的節目冊,蒙上些許歲月痕跡,裡頭貼著凌亂紀錄感觸的小紙條,覺得很感動又十分害羞,但至少可以想像《花神祭》絕美體驗,讓還是少女的自己多麼興奮激動。

用四季傳達這世上最原始的道理,絕非將之具體化、形象化,只是領著我去感受,用心去感受,回過神來,一切像場夢,但我已不是原來的我,因為我擁有美的回憶,即使時間過去了,沖淡一切記憶,但這美的感覺永存於心,這不是一場生命的洗禮嗎?能說我是原來的我嗎?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觀賞當代傳奇劇場的《等待果陀》,在此之前的知識幾乎完全空白,不明所以便踏進劇場,回想起來,有點好笑感覺是否與這荒誕派經典也有莫名的默契呢? 

當代傳奇劇場將1952年的《等待果陀》重現於中國唐朝,讓西方思潮與中華文化哲思對話,這種以自己文化再詮釋、吸收與貢獻,是文化交會相融與激盪創造的珍貴歷程,也是當代傳奇劇場所擅長的。或許,佛家的「空」有相呼應之處,各角色也似乎陷入無明的迴圈,但即便是將背景放置千年前的東方文化中,本劇仍瀰漫西方虛無主義的氣息,將人從終極的意義解放,重新觀看人存在的樣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5045   

永遠不會忘記初次與無垢《花神祭》的震撼!舞者轉化傳統戲曲粉面卻更蒼白、勒頭卻披髮的造型,悠沉緩慢卻豐盈有力的舞姿,藉四季鮮明的主題細膩挖掘生命的質地,彷彿完整經歷了一次生命循環的洗禮,從純淨至美得到讚嘆生命感動的昇華。對懵懂的高中生而言,那從未體驗過的美好深深地刻鏤於心,記得當時還有點瘋狂地再買了張票呢!巡迴返台後地演出,及呈現臺灣祭儀原始幽冥神秘穠麗色彩的《醮》自然也沒錯過。反倒是《觀》期待許久,終於到今年才有機會一觀。 

               林麗珍在無垢舞蹈劇場的作品,以《醮》講人鬼萬物生滅榮枯的淒然,《花神祭》洞見人與自然神靈的連結,《觀》作為舞蹈趨近『圓』的起點」《觀》是部以鷹族神話探討大地靈魂的故事,以人擬鷹盤旋風中,於水岸拍及呼喚祖靈,又以鷹族的起落返照人類。《觀》除源於無垢前兩部作品主題的延伸,也啟發自編舞者對周遭環境和生命的思考。她將環境視為大劇場,個人是屬於其中的小劇場,兩者有如臍帶關係,互相連動,因此這神秘靈魂故事裡,或出於慾望或難以控制的趨勢,逐漸失去了心靈最乾淨的事物,也藉此探討靈性與慾望,神、人、魔性存於一心相生相成,決定分秒的選擇。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oname  

很幸運地今年又能觀賞國光劇團的年度大戲《探春》,原本還以為沒辦法了,機緣下又走進劇場,恍然想到,天呀!從2004年《梁山伯與祝英台》開始,至今與國光的作品竟已結下十年的緣分。老實說,這段陪伴無知青澀女孩成長的陸陸續續的相遇皆非刻意,卻無意間冥冥牽引,留下了許多與傳統戲曲相遇的美麗青春回憶。還曾非常幸運地在高三苦悶的聯考壓力下參加魏海敏老師在社區大學的京劇推廣班,雖然感到十分赧然的是當時所學至今所剩無幾。但或許多美好的偶然已讓戲曲攪動自己的人生吧?感謝2014年沒有錯過精彩的《探春》。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非花  

舞踏起源於充斥抗爭氛圍的60年代,企圖破壞西方表演肢體美學及根絕戰後壟罩日本現代主義的西化浪潮,反思東方人身材並合適西方舞蹈修長伸展的弧度與追求的和諧美感,土方巽在歷史上被政治及嚴酷自然壓抑的農民,體覺到民眾早遺忘的『黑暗姓』正是開創新藝術的資產。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早晨,葛里戈從朦朧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蟲」,脫胎自卡夫卡的《變形記》,多媒體現代舞台上,透過京劇、崑曲、北管、戲劇、舞蹈,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吳興國對「存在」的詮釋。以「蜕變」為題,確實更貼切本戲的內涵,不同於原著,主角變成蟲後,凸顯家人關係、社會角色及心理牽扯、疏離、荒異、孤寂的狀態,保留了《變形記》的精神及象徵,轉化成吳興國個人及對傳統戲曲的觀照。《蛻變》不只是蛻變成蟲,更從蟲的軀殼中解脫,以賦予老莊意味的東方觀點與卡夫卡存在主義對話。

     戲前戲後的導聆,拋出許多有趣的議題讓觀眾思考。導聆人(耿一偉、孔令信)說明存在主義的基本假設在於人是「自由」且具有「選擇」,以「存在先於本質」反省理性(reason),即質疑對理性的迷信,並反省理性創造應然的義意、規範與細密分工的現代社會,多數人於特定身分的責任、規律鐘擺般無盡反覆同樣的行為,如同希臘神話受懲不斷推石上山的西西佛斯。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觀賞了新北市電影節《完全演劇手冊》後,出於對平田織佐及機器人和劇場結合的好奇,得知平田導演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也來台搬演,自抱著十足的好奇心想去一探究竟。

            開演前先參加了《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創作對談,雖名為創作的對談,但實際上內容較多是由石黒 浩(大阪大學&ATR石黒浩特別研究所主持人)分享機器人研究和發展的概況。原來現今的機器人至少在外形擬真已經與真人非常相似,在人工智慧方面也不斷進步中,而黑田教授開發的機器人,目前展場商業運用上,也有不錯的成效,而且有時比「真人」更受喜愛歡迎。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員總是穿梭在各式角色,訴說著別人的故事,為觀眾呈現人間百態。也因此看戲是美好的經驗,讓觀眾能隨戲起伏,與個人生命共鳴,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演員自身便是獨特的角色,然而,傳統戲曲講述戲子的故事卻不常見,即便在台上多麼光采動人,演員真正的聲音卻總被隱藏在鮮華的外衣下。有人說戲子無情,因為台上多麼悱惻動人的情感都是「演」出來的。但是戲子真的無情嗎?究竟戲劇對演員的意義是甚麼? 戲子的故事是什麼樣子?這大概都是我對國光劇團伶人系列感到好奇的。 

看過了以民初為背景的《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更是走入奇幻的世界,不但超越了現實,也顛覆了常態,我立即被那充滿創意又帶有華麗色調的設定吸引。《水袖與胭脂》借用了《鏡花緣》和《長恨歌》,創造了一個虛構的梨園仙境,這是個以戲劇為中心的世界,人人皆是戲迷亦是演員只為塑造生動的角色,演出好戲。梨園仙境的主人為太真仙子,是楊貴妃死後之靈,也是戲曲舞台上的楊貴妃,但夢中和心底的悲鳴壓著她快樂不起來,即便她已經「扮演」楊貴妃的角色,卻仍找尋著真正能刻劃她心事的戲,所謂「心事且向戲中尋」,所以當她看到進宮演出的行雲班演出自己的故事,那「七夕盟誓」令她想起了馬嵬坡明皇捨棄她的事實,故怒而將行雲班逐出宮,只留下頭牌小生「無名」。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邯鄲夢  

記得數月前才看了百年首次全本演出的《南柯夢》,才暗暗作夢有朝一日能將湯顯祖的臨川四夢蒐齊,對於頗富道教「仙」味的《邯鄲記》更是好奇,沒料到此次上海崑劇團來台演了齣《邯鄲夢》,真是為小小的圓夢感到興奮。 

湯顯祖的《邯鄲記》取材自唐代傳奇沈濟記的《枕中記》。此次編劇將原本三十折縮減為<入夢>、<贈試>、<驕宴>、<外補>、<東巡>、<勒功>、<死竄>、<召還>、<生悟>。《邯鄲記》的故事並不複雜,講述:唐代書生盧生醉心功名富貴,時有不得志之慨。一日,呂洞賓至邯鄲小店,見他一心追求功名得意,便贈他磁枕,使其入夢。盧生在夢中,先是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崔氏以重金賄試,使盧生狀元及第,得罪了權臣宇文融,又在宴中作詩「天子門生帶笑來」、「嫦娥不用老官媒」更觸怒宇文融,因而數度公報私仇,陷害盧生。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海崑劇    

幾天前才聽說戲劇院有崑曲表演,隨意看了下廣告,不但發現上崑最優秀的演員都登「台」,1月29日到2月3日這週內,天天都演不同的戲,還真是挑哪天去看戲都很值得,不得不去湊個熱鬧。

一月三十日的今天演的是各不同種類的折子戲,除了<秋江>,其他<挑滑車>、<訪普>、<秋江>、<昭君出塞>、<見娘>都是初次接觸,也算是新奇的體驗,稍微記錄一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原住民舞蹈  

 Passing on and Transition of Taiwan Aboriginal Dance

        第一次在小劇場看新古典舞團和峽鼓原舞的表演,感覺很棒! 觀眾和表演者的距離頓時被拉近了,在寒冬下感到特別溫馨。開演前,主持人便希望觀眾先放下理性分析,盡量以感官欣賞。由於自己也是門外漢,就暫且將今天有趣的片段記錄下來。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揮劍     

        剛看完揮劍烏江冷,劉鳳學老師的編舞和馬水龍的音樂,很是精彩! 這也是第一次看舞劇, 與平常看見的歌舞劇、戲曲、舞台劇很不相同,即便都有舞蹈,但是當舞成為主角擺脫了語言,用肢體訴說故事,原來可以那麼活潑,甚至超越了戲劇若干的限制,令人感到興奮! 揮劍烏江冷也和單純標題性的舞作不同,戲劇張力和情緒層疊又是另一種迷人!

      就舞蹈而言,至少有唐代樂舞、戲曲、現代舞等元素,流露著濃濃的古典,又不為之束縛。 想起初中時代第一次看劉鳳學老師的唐代重建樂舞蘇合香,今日也看到幾個相似的動作,看來古典的舞蹈,都吸收成創作新劇的材料了。我特別喜歡唐代樂舞的肢體,尤其是女舞者將身體挺立成S形,宛若張滿的弓,用手足拋畫出優雅的弧線,這是以內斂形體所舞出的娉婷,頓時才明白「婀娜多姿」在形容些甚麼? 任何動作畫面,都是幅美麗的圖像。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柯夢  

《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與《南柯記》為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明代作家王思仁概括四夢的立言神旨,說道「《邯鄲》,仙也;《南柯》,佛也;《紫釵》俠也;《牡丹亭》情也」。據說百年來唯有《南柯記》未以連本方式演出,《南柯‧夢》用了湯顯祖原本的文字,規規矩矩的崑腔,加入現代劇場燈光、舞台、服裝等多樣元素,算是補了個百年的缺。

若說《牡丹亭》將「情」描繪淋漓盡致,可為情死,又因情而生,很難不叫人為那絢麗絕美的追尋心動,為那情性極致的頌歌神馳。《南柯記》在我眼中卻是冷靜的戲,並非指沒有高潮迭起的戲劇效果,而是看完讓人心平氣和,要人細細體會其中禪理。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拉麥可  

錯過了《很久沒敬我了你》,今年終於有幸可以現場欣賞角頭音樂的跨界旗艦計畫《拉麥可》。短短一百分鐘的戲,將電影、音樂、舞蹈和戲劇的元素加以組合,不但不覺得眼花撩亂,倒是覺得看到更豐富的內容,不禁感到能以幾百元的票價,就看到這麼豪華的表演,真是太划算了。

其實,《拉麥可》的故事很簡單。背景源自於台東都蘭阿美族,所採用的「創名制」,每五年青少年預備階層祖,要升為青年階層時,部落長老會根據當時的代表性的人事物給予級名,這個級名會跟隨同一級的成員至老死。(台灣原住民族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簡言之,透過不同的級名,便可看出不同的時代意義,例如41級代稱Lamintay(拉民代),指中華民國代替日本,又第53級代叫做Lacingsi(拉千禧),指時代進入2000年。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