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ame  

很幸運地今年又能觀賞國光劇團的年度大戲《探春》,原本還以為沒辦法了,機緣下又走進劇場,恍然想到,天呀!從2004年《梁山伯與祝英台》開始,至今與國光的作品竟已結下十年的緣分。老實說,這段陪伴無知青澀女孩成長的陸陸續續的相遇皆非刻意,卻無意間冥冥牽引,留下了許多與傳統戲曲相遇的美麗青春回憶。還曾非常幸運地在高三苦悶的聯考壓力下參加魏海敏老師在社區大學的京劇推廣班,雖然感到十分赧然的是當時所學至今所剩無幾。但或許多美好的偶然已讓戲曲攪動自己的人生吧?感謝2014年沒有錯過精彩的《探春》。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非花  

舞踏起源於充斥抗爭氛圍的60年代,企圖破壞西方表演肢體美學及根絕戰後壟罩日本現代主義的西化浪潮,反思東方人身材並合適西方舞蹈修長伸展的弧度與追求的和諧美感,土方巽在歷史上被政治及嚴酷自然壓抑的農民,體覺到民眾早遺忘的『黑暗姓』正是開創新藝術的資產。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周前,等待《KANO》開演前時,《白米炸彈客》的預告片立即勾起濃厚的興趣,而今天抱著五味雜陳的心緒走出電影院,恍然想到,此時此刻不正是看這部電影的最佳時機嗎?加入WTO後好萊塢電影大舉進軍,臺灣電影挫敗衰退,直到《海角七號》熱潮後,「回首探尋自身土地獨一無二的故事」似乎在眾多華麗刺激的洋片下,漸漸開拓出為臺灣觀眾接受喜愛的電影主題。另方面,近日太陽花學運在社會引發前所未有「自由貿易」與「公平交易」的論辯,無論其對社會結構的衝擊影響或是經濟之名背後的政治運作等,踏在這片地上,不禁令人深思,究竟我們是否真正面對過這片地及勤勤懇懇默默耕耘的人?電影《白米炸彈客》從一位農家青年的視角,訴說著莫大的無助與憤怒,那是讓共處此片土地的人無法視而不見的。

        故事的男主角楊儒門自小與祖父母在彰化務農,無論祖輩或自己對於作農和田地都有深厚的情感,因為這不僅是維生的工具,更是一輩子生命的價值,自退伍後,男主角回鄉幫忙祖業,卻對未來感到茫然,想留在家鄉,不知為何鄉下已烙上土俗沒有出息的印記,直到遇上了「攪和咖」和「死囝仔」。充滿叛逆精神與革命氣息的「攪和咖」為男主角在思想的轉折扮演關鍵角色,她出身剝削農民的家庭卻同情弱勢,夾在巨大的矛盾飽嘗痛苦,是她讓徬徨無助卻單純正直的他想清自己的重量,是他讓她努力後無人理解的孤單和絲許良心的希望得到相知的夥伴。而原住民少年死囝仔使男主角的視野拉至了族群、教育及社會等面向,深深震撼了他。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民主化浪潮一起成長的世代,民主似乎已成為再理所當然不過的,然而,現在才發現要認識它、爭取它、守護它、享受它並沒有像提起它那般中容易。有時候,我們說為臺灣的民主感到驕傲,又有某些時刻,我們又說替臺灣的民主感到羞恥。究竟民主對我們而言是什麼呢?發現眾人口中同樣的詞,卻有形形色色的答案,有些人認為「民主是傾聽民意」,也有人認為「民主是可以講政府不喜歡聽的話而不會被殺」,又可能是「尊重多元聲音」,更有人認為是「吃飽穿暖」或「民主是社會的亂源,像是國會常上演的混戰又或是街上嘶聲抗議的人群」。 

談論這個問題與其說是為民主的概念下定義,更像是分享對民主的想像,而且不知不覺地帶入自己對理想生活的想像。從政治理論的角度看待,這並不太奇怪,因為政治本來就是一門探討生活/生存的學問,不斷地尋求理想生活/生存方式的可行方案,無論學術或現實不同途徑的擁護者激辯或鬥爭如何劇烈,奇妙的是,大家理想的目標卻又出奇的相似,不外乎人人能獲得安飽、免於恐懼、尊嚴、自由、和諧、正義、公平等。但顯然這個世界尚未出現能實現這樣美好生活的體制,也就是這趟冀求理想生活之旅,數千年來仍磕磕絆絆地摸索前行。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說電影可以影響人生,至少對我而言,魏德聖的電影或許不為過吧?用帶著浪漫色彩的眼,探掘臺灣土地曾發生的精彩故事,就算並非完美無缺,那努力帶給觀眾耳目一新又懷鄉思緒的感動,已成為自己生命難忘的部分。《KANO》講述了日治時期由日本人、臺灣人、原住民組成的嘉農棒球隊,在新教練近藤兵太郎訓練下,帶領嘉農震撼甲子園充滿熱血的歷史。但我想這部電影或許稱為馬志翔導演的電影更加合適。即便仍延續魏導跨越族群藩籬和土地的精神,卻感到《KANO》的風格更加樸實堅毅,帶給觀眾另番臺灣電影的風味,也叫人回味再三。

《KANO》不僅娓娓道出這片土地被遺忘的棒球起源,更透過球隊將視角拉至嘉義及臺灣的歷史,使得本片的格局更寬廣,我們不只是看見一群單純好動的嘉農青年如何為夢想努力不懈,如何讓「不要只想著贏,只想著不能輸」堅持到底的精神深深震動大家,也能看見農民百姓的生活情景,想在這片土地安身立命,大自然有那麼嚴峻的一面,歷時十年嘉南大圳終於竣工,眼見淙淙清水流入田間溝渠,彷彿也能感受當時農民的驚喜。原來那樣的年代,是那樣活力而豐富,對臺灣古早光景的印象也變得更為立體。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難得家人興致匆匆拉著我進戲院看大稻埕》想回味古早的童年時光,能在過年團圓時刻又支持國片,當然是不能拒絕的美事。只是沒想到原本以為是部單純歡鬧賀歲片,在看完後不禁大大改觀,在笑鬧的氛圍背後,更感覺得出《大稻埕》背後的用心,讓觀眾能在輕鬆大笑的同時,體驗歷史風華,讓先人的足跡走進自己的生命。 

           「穿越」,讓不同的時代背景的人物相遇、顛覆歷史,不協調與衝突感往往創造戲劇效果,在穿越劇盛行的時代,這樣的主題似乎並非匠心獨具,但是對我而言,穿越回從前的臺灣卻是特別有意思,也許身為這片土地年輕的一代,對這裡有太多的熟悉又有更多的陌生吧?因為傳統戲曲,讓我有不少機會拜訪大稻埕,翻新後的老街、霞海城隍廟、大稻埕碼頭、大稻埕戲苑,這裡仍有賣著麵茶、麥芽糖的小販,也有貴得讓人卻步的文創咖啡廳,曾經某個晴朗夜晚,看著碼頭上悠閒的人群散步、遛狗,也或許坐在樹旁與土地公一起聽著街頭藝人的演唱,背景是橫跨淡水河的大橋,不時變換色彩,顯得有些迷幻,那樣自然和諧的光景叫人記憶猶新。不過,透過電影,才讓我發現原來這裡還有好多不知道的有趣故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早晨,葛里戈從朦朧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隻巨大的蟲」,脫胎自卡夫卡的《變形記》,多媒體現代舞台上,透過京劇、崑曲、北管、戲劇、舞蹈,以獨白的方式呈現吳興國對「存在」的詮釋。以「蜕變」為題,確實更貼切本戲的內涵,不同於原著,主角變成蟲後,凸顯家人關係、社會角色及心理牽扯、疏離、荒異、孤寂的狀態,保留了《變形記》的精神及象徵,轉化成吳興國個人及對傳統戲曲的觀照。《蛻變》不只是蛻變成蟲,更從蟲的軀殼中解脫,以賦予老莊意味的東方觀點與卡夫卡存在主義對話。

     戲前戲後的導聆,拋出許多有趣的議題讓觀眾思考。導聆人(耿一偉、孔令信)說明存在主義的基本假設在於人是「自由」且具有「選擇」,以「存在先於本質」反省理性(reason),即質疑對理性的迷信,並反省理性創造應然的義意、規範與細密分工的現代社會,多數人於特定身分的責任、規律鐘擺般無盡反覆同樣的行為,如同希臘神話受懲不斷推石上山的西西佛斯。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得在電影上映前兩年,一起學電繪的好同學,某次聊到登山的話題時,介紹了齊柏林空拍臺灣的片段,短短幾分鐘足以讓我震驚,映入眼簾那壯麗而陌生的絕美景致,竟是自以為熟悉不過的臺灣。今日走進戲院欣賞了完整《看見臺灣》,怎能不感動?又怎能不感觸?

            「想像自己是飛鳥或是一片雲」,藉由空拍,《看見臺灣》賦予我們另一種視角鳥瞰自己的家園,青空下,悠悠翱翔,原來我們的島嶼、我們的家,是如此美麗。連綿聳翠的山,不僅有蒼林嵐岫與皚皚銀雪,也會吐者熱息白煙,也才知道水光雲影的山湖、一碧萬頃浩瀚的汪洋,會透著最純淨琉璃色澤,並非文字誇飾,反倒覺得這些自然的奇蹟遠遠超出文字符號駕馭的極限。「自然」是這樣豐美,滋養我們的身體與想像。而「我們看不見,是因為我們站得不夠高…」,我想自己似乎永遠太小看足下的島嶼。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起和《古劍奇譚》的緣分…,大約是幾年前重溫《仙劍奇俠傳四》後閒得發慌的時刻,姑且嘗試《古劍奇譚》解悶,卻未料到玩了讓自己感動深刻而差點落淚的遊戲,自此多少也開始關注這套系列的發展,睽違數年《古劍奇譚二》終於上市,不得不滿足懸掛許久的好奇心。

        無論玩《軒轅劍》、《仙劍奇俠傳》或《古劍奇譚》令人著迷之處便是三者同樣是奠基於中華文化的神話傳說,卻有各自不同且充滿創意的演繹。「神話」是早期社會先民對世界、自然、人類起源與關係的詮釋, 多帶有神秘色彩,為該族群創造繁複象徵的初始,可說是最能代表其精神世界和文化特色。最古老看似超脫實際的文化加上現今同樣天馬行空的創意,再經科技的實踐,究竟能拓展出怎樣的文化想像?怎麼不令人興奮?相較於《軒轅劍》較重於宏觀歷史主題,《仙劍奇俠傳》著墨於仙俠兒女情長,或許《古劍奇譚》更神話傳奇的味道更濃厚些,從三皇伏羲神農女媧的傳說,開闢出帶有玄幻色彩的天地,優遊其中又是另一番趣味。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宮崎駿的了解很少,記得小時候還被《龍貓》中充滿神秘感又有些神出鬼沒的龍貓和貓巴士嚇得不敢入眠。直到近日,才將《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神隱少女》等作品一口氣欣賞,看完後內心有絲相見恨晚的寞落,不知不覺,動畫那超越現實束縛,創造出充滿想像力、奇異又趣味豐富的世界令人著迷,給人暖洋洋的幸福感,將瑣碎生活的疲乏一掃而空。大約也是帶著些許對宮崎駿的好奇,便帶著家人在中秋夜一同欣賞了《風起》。

        這部作品和自己對宮崎駿粗淺的印象不同,我很喜歡他過去作品中奇幻又生動的風格,且總是帶有人與人及人與自然關係的省思,《風起》敘述著男主角堀越二郎追求飛機夢想的故事,相對較平淡寫實,卻蘊含不少值得細細品味之處。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觀賞了新北市電影節《完全演劇手冊》後,出於對平田織佐及機器人和劇場結合的好奇,得知平田導演的《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也來台搬演,自抱著十足的好奇心想去一探究竟。

            開演前先參加了《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創作對談,雖名為創作的對談,但實際上內容較多是由石黒 浩(大阪大學&ATR石黒浩特別研究所主持人)分享機器人研究和發展的概況。原來現今的機器人至少在外形擬真已經與真人非常相似,在人工智慧方面也不斷進步中,而黑田教授開發的機器人,目前展場商業運用上,也有不錯的成效,而且有時比「真人」更受喜愛歡迎。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軒轅劍系列對自己而言,可以說是最有特別感情的遊戲吧?或許是長久以來兒少時光難忘的回憶,又或是軒轅劍中帶有濃濃中國風格及批判反省史觀,有兒女情長,但仍以大歷史脈動為主軸,劇情與對話在遊戲過後往往能叫人咀嚼再三,彷彿遊戲中虛構的故事也呼應了現實世界種種現象一般,也因此軒轅劍在心目中總顯得獨樹一幟,令人眷戀。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青春夢  
偶然間發現高中時做的美術作品,已經鏽的厲害,努力刷了半天才勉強看得出原來的樣貌。當兩個小娃娃的身影逐漸清晰時,十七八歲的青春回憶頓時湧現。想到自己曾經那麼癡迷崑曲呀!就連沉重考試壓力下,也偷空跑去學戲,沒事就要胡亂哼曲、比劃一番,還在<遊園>譜子畫上動作的小人示意圖,連美術作品的版畫也離不開<牡丹亭>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為了第二場社造入門講座持續努力,有點惋惜,經驗豐富的老師帶來精彩的內容,來聽的人寥寥可數,其實我也是學生,抱著從零開始的心態去聽聽別人的故事,所以就為這場學習之旅也留下些紀錄吧.... 。

乍聽到「社區總體營造」一詞,相信大多數人腦袋立即興起許多問號,感到十分陌生,興許不久前的自己也是如此。

第一次真正好好認識這個詞彙的內涵時,忍不住拍案佩服這個好點子。社區總體營造,便是希望透過地方居民的集體行動,面對共同的生活議題,一起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這些議題環繞著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面向,至少包含了人際、文化、環境、產業、公共空間等。頓時種種思緒在腦海中飄過。首先立即想到的就是「這不就是民主的最根本實踐嗎?」從關心鄰里的公共事務出發,進而推展到更廣泛的公共層次,是下而上力量的參與、凝聚共識,不正是民主精神所追求的嗎?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3-01  

今年以「自由之窗」新北電影節,蒐羅了各式各樣有意思的電影,僅僅百元的票價,加上策展人深入淺出的介紹,每一部片子都令人躍躍欲試。錯過了描述清領和日治政權更迭本土紀錄片–《阿罩霧風雲》的首映,便選擇看似挺有趣的《完全演劇手冊II》。

        《完全演劇手冊》的導演想田和弘是日本新生代的紀錄片導演,堅持以「觀察映畫」(observational film),緊跟著事件主人翁,在不干擾對方的情形下捕捉導演有興趣的畫面。作品如政治和民主生態的《完全選舉手冊》也是我很一直很想看的,而《完全演劇手冊II》以劇作家、青年團劇團導演暨團長、東京駒場劇場(Komaba Agora Theater)藝術總監平田織佐為主人翁,投入劇場的工作情況。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