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隨記 (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今天也來讀一首很美的詩。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意思是秋風涼,落葉紛紛,對着窗子獨自冷落。對着夕陽思念往事。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滿是生活的情趣,妻子體貼不驚擾詩人睡眠。「賭書潑茶」是引用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趙明誠夫婦的典故。李清照夫婦兩人都愛讀書藏書,煮茶的時候就用比賽的方式決定飲茶先後,一人問某典故是出自哪本書哪一卷的第幾頁第幾行,對方答中先喝,可是贏者往往因為太過開心,反而將茶水灑了一身。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沉浸在讀古代中國歷史的喜悅之中。我讀了漢高祖及漢文帝的歷史。雖然這兩的皇帝的風格大不相同,但是都算是有雅量的君主。前者是從平民創建了漢帝國,不喜歡讀書,但胸襟開闊,能採納最好的謀略。所有他任內關鍵性的決策,都是別人出的主意。當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也會和自己的屬下道歉。

所以好的領導者要能有「納諫」的雅量。有句話說「聞過則喜」,就是指聽到別人批評自己的缺點,能虛心受教。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修養。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都會惱羞成怒,但是只有能夠跳脫情緒的人才會更上一成樓吧!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黄老思想

最近在讀中國古代歷史(《資治通鑑》)上週我讀到了漢文帝(前203年-前15776日)的遺詔,覺得有些感動。大意是生死是自然之事,且自謙自己才能不足,不要發動人民來哭弔,更不要為皇帝的喪禮勞民傷財。下令一切儀式從簡。我覺得這很不容易,即使到了現代,還是很多喪禮弄得鋪張,而且不免歌功頌德,尤其是那些有權勢的大人物更不用說。

漢文帝時代是以「黃老思想」為主,主張清淨、無為,簡單素樸的治理方式。在之後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幾千年的歷史就以儒家思想為主流了。但我對「黃老思想」很感興趣,說不定這種消極的治世態度可以給我們過度功利的資本主義意外的啟發。有機會希望多認識黃老思想。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wLargeImage (1)  

DNA5:「創意行政與公司部門的合作關係」。漢堡透過「社區整合發展只標圖」診斷社區急迫性問題,並以次工具建立了城市監控系統。由市長帶領整合資源解決問題。社區居民亦可提案解決。阿姆斯特丹一處GWL舊自然水廠,靠著PPP(Private and public partnership)同時實現了商業利益、環境保護、人民福祉的願景。公部門積極主導,兼顧了社會福利與重商主義,以務實的精神著手規劃。GWL顛覆了市場邏輯,創造充滿實驗性的社區打造令人驚豔的社會住宅。東京大手町的開發案,展現日本大型都市更新產官學同心協力合作的特色。中央與地方政府鬆綁法令,提出願景,獨立法人UR都市再生機構,負責協調民間單位與地主,共同合作。「連鎖型」都市更新的操作,以交換地權的方式陸續推動面積13公頃「大手町重劃地區」建物更新;最終促使40公頃的老舊建築物循序漸進地新陳代謝。東京六本木Hills由民間主導,政府配合的超大都市更新,費時17年完成。「人」是都市活化的關鍵,城市規劃者須細心體察回應人的需求。更新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取得土地所有權人同意。六本木Hills從開始動工興建花了3年就完工,然而整合所有權利關係人卻花費了14年的時間。從1988年到1990年展開更新溝通三年後,取得八成居民同意。根據日本的法令,取得土地權利人三分之二同意即可組成更新會進行更新,但是即使通過法律規定,只要還有反對聲音,仍難獲得政府批准。1996年,雖然反對比率只剩下百分之十(約30人),政府部門仍希望將反對人數降至10人以下,最終透過多次的會談和協商,取得百分之百的同意(頁231-233)。

DNA6:「創意經濟」。柏林在Betahaus團隊的經營下,摸索出co-working空間共享模式,其中特別重視經驗知識分享和媒合投資,使閒置公寓變成創意基地。Betahaus現象促成了柏林政府全力培育創意經濟。而「Project Future」專案用文創產業帶動城市再生。幫助年輕文創工作者群聚成產業鏈,經歷十餘年的推動,歷經了內閣重組,影響力卻愈增,勝制購過國際網絡影響了至少三十個城市,成為歐盟推薦的發展典範。巴塞隆納「22@Barcelona」藉由將陳舊工業區引導,開發為利用新科技與創意帶動都市轉型的實驗場地。顛覆了一般找一塊未開發土地建設科技園區, 22@Barcelona以沒有園區的園區,沒有透過大規模拆遷,而是在舊城區中透過建物更新容積獎勵,創造新的樓板面積,延續了永續發展和再利用的核心價值。首爾東大門透過轉型服飾業,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和商業空間的發展,2007年市府進一步提出東大門歷史文化公園計畫,找回東大門的歷史意義,並強化首爾的設計產業競爭力。2010年首爾獲選為世界設計之都,強化城市品牌效應,大大提升國際知名度。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wLargeImage (1)  

這是篇積欠多時的讀書心得,今年年初從朋友收到這本好書的時候,感到特別開心!我很喜歡朋友送我書,因為透過知識的分享,我可以因此更了解對方,當然也因為開拓了未知的眼界而感到興奮。所以閒來無事時,便拿出來翻閱,書中娓娓道出都市更新的有趣案例,讓人不知不覺便一路讀完了。

《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是本讓人振奮的書,書中講述了20個國外故事再生的故事,全部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城市:倫敦、紐約、漢堡、西雅圖、巴塞隆納、東京、首爾、舊金山、阿姆斯特丹、柏林等。每一次翻開一個故事,彷彿就穿越到該地,看著那對居住與熱情的理想是如何推動與實踐。在看本書時我不禁回觀台灣。或許我們很容易欽羨這些大都市今日光鮮亮麗的成就,但我想這些大城市內曾經發生都市再造的歷程和經驗更值得一探究竟,因為那不只是發生在國外遙不可及的案例,更是能作為回歸自身發展參考的養分。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九、小說類型

當某種新文體出現蔚為潮流後,漸漸會形成約定俗成的規範,大家開始會為文體貼標籤。常見的九大類小說有:愛情小說、言情小說、都會小說、網路小說、原創小說、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歷史小說、推理小說、輕小說。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五、主題與題旨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自認為是個故事愛好者,喜歡優遊於形形色色的故事。但是從小大到大都只是站在讀者的視角,看故事純粹為了好玩消遣。直到某天心血來潮,產生對創作者的好奇心。究竟故事是怎麼產生的?創作者如何說故事?再者,要怎麼將故事說得動人呢?正當滿肚子疑問時,偶然發現倪采青的「變身暢銷小說家」,作者將多年鑽研小說寫作的心血,以深入淺出的語言大方傳授,正巧回答了我滿腹疑問。這是本針對有志於投身小說創作者的絕佳工具書,提點許多實用的小說創作理論與技巧。但是對於想要一探小說世界的讀者而言,也可當作有趣的科普書,解開小說創作的秘密,著實開闊了自己的眼界。

一、小說的入門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露水京都  

因為很喜歡這篇文章,嘗試著節錄一小段作為學習日文的練習。京都是不是真的如此不得而知,但非常喜歡韓良露動感且細膩文字所流露的唯美意境,也認識了京都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其中,枯山水開啟了自己的新眼界,原來也有這樣的庭園景觀,乍看樸素單調,實則自蘊含一番天地。春櫻秋楓過隙的燦爛及如夢似幻的儀式,在華麗中又隱含反璞歸真的生命體悟,令人吟味再三。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三部分:愛的基本因素、以愛參與人類奧秘)

除了給予,一切形式的愛包含幾種共有的因素:照顧責任尊重了解。這些因素把愛的基即主動性表現出來。愛包含著照顧,這在母愛中表現最為明顯。愛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及成長。缺乏這種積極主動,則缺乏愛。

               照顧與關懷意味著愛的另一層面,即是責任。今天責任的意義指的是任務,是指從外面加諸某人的負擔。但真正責任的意義,應該是完全自動的行為,指的是我回應另一個人表現出來與未表現出來的需要。「有責任」的意思是說我能夠並準備好「回應」他的需要。這種責任對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主要是身體的關懷照顧,在成人之間的愛,指的是對方心理上的需要。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二部分:愛,成熟與不成熟的結合方式)

如果將「愛」理解成人與人之間的結合,但是怎樣結合,是作為生存問題成熟答案的愛?或者是各種不成熟的愛?本書所稱的愛是指前者成熟的愛,而於此之前先討論後者不成熟的「愛」。

        共生結合(symbiotic union)生物學模式,可見於母親與胎兒的關係。他們是二,又是一。他們互相需要,彼此為其一部分。在心理上的共生結合,身體雖然各自獨立,但心理卻以相同的情況互相依賴。心理上的共生結合又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被動形式的,醫學上的術語被虐狂的共生結合。被虐狂者無法忍受孤獨感和隔離感,於是將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的重要部分,由這個人指揮、引導、保護他;這個人宛若他的生命。而對於我屈服之人,能力被鼓吹的很大,無論他是人是神,他是一切。對於被虐狂而言,他藉由依附、放棄獨立性,還原非出生的狀態而擺脫孤獨。被虐狂愛的關係在俗世中即是偶像崇拜。被虐狂的屈服可以各種形式,如對命運、疾病、音樂、藥物等。在這類情況中,屈服者放棄了自己的人格,將自己變成某人的工具,而無須透過生產性的活動解決生存的問題。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的理論:1. 愛,人類生存問題的解答(第一部分:擺脫天生隔離狀態的方式)

首先,作者指出每個人來到世上所面臨的隔離感,及人類衝破此隔離的內在本能。人誕生之際變拋到不確定、不穩定、開放性的狀態中,於此只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為過去發生的事情,二為死亡。因為人類擁有理性,能察覺到自己、同胞,也察覺到自己是與他人分離的個體,更能察覺生命之短暫,他未得自己同意而生,又違反自己意願而死,並在大自然及社會力量面前感到無助,這一切令人感到被區隔的生存狀態如同無法忍受的監牢,如果他不能使自己脫離監牢,用某些方是與外在世界結合,終陷於精神錯亂。

        這種隔離感式焦慮不安的根源,隔離狀態即切斷外界聯繫,無法施展任何人性力量,因此處於隔離即處於無望的狀態。人之察覺他的隔離,又未以愛來重新結合—此乃羞怯的根源。同時是罪惡與焦慮不安的根源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是藝術嗎?

愛是什麼?

愛如果是種藝術,就需要知識和努力。或者,愛是種愉快的感受、偶然的經驗?是如果運氣好就可以「墜入」的東西?此書是將愛作為藝術來討論。但大部分的人思考愛是抱持第二種觀點,大部分的人渴望愛情,觀看無數的愛情故事及傾聽千百首愛情歌曲,但幾乎沒有人想到愛情是需要學習的。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想讀佛洛姆《愛的藝術》,主要是因為孫中興老師「愛情社會學」開方式課程的推薦書單。這門課一直是選課熱門對象,不僅是因為課名響亮、老師幽默風趣,更是它所討論的主題更是人生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吧!回想大學時代,對探索愛的議題興致缺缺,總覺得該為更重要的事情而忙,老實說,不過是害怕逃避罷了。多年來未修習這門課,只怕越發生澀拙劣了,所以讀了佛洛姆的《愛的藝術》感到相當激動。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jAxNDA0MDMxNjI3Mzg=_1  

《哲學的起源》啟發於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馬克思以生產方式決定歷史,柄谷行人則在馬克思的基礎上發展了四種交換模式來觀察社會變遷的樣態,這四種模式並不一定互相取代,也可共存,例如封建社會的賦役納貢,近代國家變形為兵役與課稅,或農業共同體轉變為想像共同體(國族 Nation)形成了「資本-國族-國家」的組合。似乎交換模式仍與生產方式有密切關係,但如同作者自述,嘗試用個體與個體的關係觀看整體的關係。首先釐清遊群社會(Band)並不屬於四種模式任一,因為生產無法積蓄,所以共同寄託(pool)的方式平等分配,屬於純粹贈與,並不屬於A的模式(強制性的互酬)中。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jAxNDA0MDMxNjI3Mzg=_1  

雅典Democracy與直接民主主義的存在依附再對其他城邦的支配與剝削;雅典民主政的基礎,正是帝國主義式的擴張,建立在剝削其他城邦、外國人及奴隸上。 隨著Democracy的確立,雅典成為以辯論為主的社會,以言論取代武力(軍事)和巫力(宗教)支配城邦內部。故辯論變成了透過說服來支配的技術,和愛奧尼亞視之為共同吟味(Elenchos 以詰問批判及描述觀念)的手段,同時是探究自然—包含人類在內的方法。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jAxNDA0MDMxNjI3Mzg=_1

從愛奧尼亞的沒落來看,可說DemocracyIsonomia的墮落,這也是為何畢達格拉斯(Pythagoras 570-495 BC)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提出了和愛奧尼亞傳統極不相同的思想。Isonomia建立於遷徙的自由,故能實現平等,但隨著愛奧尼亞移民者不斷增加,可以動的邊境消失,產生的貧富差距與支配關係,這即是畢氏與好友波利克拉底(Polycrates  c. 538 BC to 522 BC.)從事社會改革的背景,但最終未回復Isonomia卻形成多數人統治的Democracy,且波利克拉底最後成為僭主(Tyrant)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jAxNDA0MDMxNjI3Mzg=_1   

 日前臺灣社會重要的擾動,稍微整理了初淺對民主的想法,沒想到看完柄谷行人《哲學的起源》,立即打破昔日觀點,自己過去對西方哲學認識極淺,仍囿於課堂上西洋政治哲學從希臘神話-雅典-羅馬-基督教-英國君權/民權論辯-法國大革命的脈絡,這視角偏向論辯權力隸屬的正當性(Legitimacy)。而柄谷在此書中著墨愛奧尼亞哲學視野,延伸至蘇格拉底及柏拉圖擱筆,使我看見與過去主流雅典/民主政治思想不一樣的思維。原來,現今民主的弊端如剝削、階級分化等,早在千年前已嘗苦果。此外,平等與自由非但互斥而可能互利共生,作者大膽主張這樣的社會並非空想,曾存於現實,即便短暫,卻似乎是比民主更趨近理想的社會型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第一次閱讀廖鴻基的書,很喜歡他的文字,彷彿打開一扇認識海洋的窗,不僅是那壯闊、湛藍、充滿生命感的意象,漁人在浪濤求生,那率真的豪氣與智慧也被化作書中豐富的知識,讓人稱奇的同時,又增長許多見識。

《回到沿海》的文字時而親切,時而奇美,將人拉到無邊的想像,卻又似嗅到一拂海風鹹腥,提醒著生存的真實,不只是人,更是海洋的餵哺的各種生命,有時也是挺殘酷的。或許,真正海洋的模樣是遠超過人類想像的,也更加令人敬畏和折服了。

多虧了廖鴻基,才能藉由優美且明快的文字,暫且躍入濤湧濤動的沃土,瞧瞧其中奧妙。說喜歡他的文字可能不夠精準,應該說喜歡他真真實實與海洋和漁人的互動,那敏銳的體察和對深洋那股特別的熱情吧!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始看廖鴻基的<回到沿海>,還蠻喜歡他的文筆,將大海和漁民的世界描繪的既壯麗又親切,開了對海洋相當陌生的我不少眼界。 對<飛虎魚>的小故事特別有印象,除了漁民在海洋搏鬥求生,那種真實血淋淋的搏鬥外。對鬼頭刀(飛虎魚)的「愛情」軼事,頗有一番感覺。文中說到:

 

      「拖釣鬼頭刀時,若讓母魚先吃餌上鉤,公魚通常會陪伴到最後不會離開;若公魚先上鉤,母魚通常立刻掉頭離開。」

文章標籤

小鈍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